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3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我县曹江香蕉主产区的林村乡,蚕桑生产踏着稳健的步伐,目前已发展成为人均桑面积、总产茧和亩桑产值均获全县之冠的蚕桑乡。全乡有12个自然村、365户,1749人、1140亩耕地,几年来,充分利用有利条件,积极发展蚕桑生产,加强具体组织领  相似文献   
2.
2009年3月13日,我县水利局结合开展第十七届“世界水日”和第二十二届“中国水周”宣教活动,采取“十有”、“十进”宣教方式,开始了水土保持法等水利水保法律法规宣教年活动,旨在进一步增强全县人民的水患意识和水法制观念,进一步调动全县人民保水、节水、兴水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作物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蚕桑竞争力,巩固发展蚕桑生产,笔者自1985年冬开始,反复调查、探索和实践利用桑园地力冬季间套作,挖掘桑园生产潜力,增加蚕户经济效益。据观察和调查了解,桑园冬季套种四季豆能够达到既增加收入,又促进桑叶增产,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是桑园理想的套种作物。为取得确切数据,于珍87年冬在上坑村大面积套种2亩,调查产量产值,以及小区试验对比设三个重复('0.2亩)调查桑树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4.
桑赤锈病,又名金桑、黄钉、锈病。是真菌[Aecidium mori(Barcl)Diet]侵染而引起的病害。是我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在每年春,秋两季部分地区大量发生,对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影响较大。为防治该病,我们采用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的新农药“灭病威”开展了桑赤锈病防治的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5.
高州自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大发展,面对各种作物激烈竞争的挑战,桑树栽培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和应用先进科技,向省力化、高效益的方向发展,对提高栽桑土地的经济效益取得了一些成果,对巩固发展蚕桑业增强了竞争力。现将高州各地桑园实施省力化管理的一些做法与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根据多年来蚕桑大起大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我们在蚕桑处境困难的1985—1986年,深入到大坡、古丁等山区镇进行调查研究,然后提出并实践蚕桑逐步向东  相似文献   
7.
桑赤锈病是我省桑树的主要病害之一。我们于85年和86年春进行应用“灭病威”防治桑赤锈病试验,取得一定效果(试验情况已刊于《广东蚕丝通讯》86年第2期)。86年10月,我们再次在大田进行示范试验。现将试验情况小结如下:一、试验材料及方法1.供试药物及浓度灭病威(40%多-硫胶悬剂,广州珠江电化厂生产)400倍、600倍;清水对照(CK)。  相似文献   
8.
曹江镇林村管理区现有桑地518.7亩,其中“抗十”502亩,占97%,实现了桑树抗青枯病良种化,战胜了毁灭性的桑青枯病的威胁,较快地恢复发展蚕桑生产,目前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建设成为既是蚕茧生产基地,又是“抗十”种苗基地。林村有12条自然村,445户,1861人,1172亩耕地,从1980年以来把蚕桑作为主要生产项目之一,做了大量组织生产和指导生产的具体工作,使桑地逐年扩大,亩产逐年提高,至1985年桑面积发展到495亩,其中  相似文献   
9.
根竹头村是我县目前桑地占总耕地比例最大,亩产最高的蚕村,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方针政策的指引和鼓舞下,经过几年的努力,实现了种桑养蚕专业化,全村32户134人,户户种桑养蚕,1984年生产蚕茧29144.6斤,产值67732.09元,亩桑产茧589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桑树的刈枝和采叶,我县群众普遍习惯冬根刈,春留干(90厘米左右),二造开始造造光的收获法,这是运用广东桑再生(发)能力强,耐剪伐的特点和气候环境条件,形成快速高产,无干密植型的传统做法。多年留干,能较有效地增加枝条的数量,但会引起某些病菌、害虫的寄生和传播,且不便于耕作。要利用留干达到多年高产,在传统做法的基础上进行改进,须解决好留干和枝条的更新问题以及避免某些病虫为害和耕作上的不便。要最大限度地提高桑叶产量,必须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