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羊脂联素基因多态性及其与产肉性能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技术对176头2周岁的甘肃藏羊(欧拉型、甘加型、乔科型)脂联素基因SNPs位点进行检测,运用GLM模型将检测到的SNPs位点与部分胴体及肉质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脂联素第2外显子发现+67G>C突变使编码氨基酸由谷氨酸突变为谷氨酰胺;GG、GC基因型个体的宰前活重、胴体重均显著高于CC型(P<0.05).说明脂联素基因该位点可能是影响藏羊胴体及肉质性状的主效QTL或与之紧密连锁,可作为藏羊高档羊肉生产的候选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2.
3.
合作猪是藏猪的一种,俗称蕨麻猪和山猪,是极有价值的动物资源之一。长期以来,合作猪在草地上放牧,采食能力强,其大量采食对草原造成严重破坏。相关研究证明,舍饲养殖对合作猪的肉品质量没有显著影响。由于合作猪的品种资源的保护受到资金、条件、效益、草场和饲草料等因素的限制,在合作猪主产区,广大饲养户把放养合作猪作为不重要的附带家庭副业,很少给予认真地关注。合作猪要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就应该不断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力度,饲养模式应由散养型逐渐转变为规模化型,同时鼓励发展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注重专业人才培养,加强疫病防治,努力改善饲养条件。总之,开展合作猪种质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合作猪产品资源,确定合作猪最佳饲养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甘肃新生羔羊腹泻症的矿物元素检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甘肃省6个地区7日龄内新生羔羊体内的矿物元素水平与新生羔羊腹泻症的关系。羔羊血浆Zn含量为12×10-3mmol/l~23×10-3mmol/l,Se含量为0.31×10-4mmol/l~2.92×10-4mmol/l,呈严重缺乏。  相似文献   
5.
以大兴安岭主要建群树种兴安落叶松林为研究对象,利用LGR全自动多通道长期土壤通量测量系统(动态气室法)于2019年3月—2020年3月四季中各选取晴朗的两天对兴安落叶松林土壤二氧化碳(CO2)、甲烷(CH4)进行连续原位观测.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林土壤CO2、CH4在四季具有相同的昼夜变化特征.土壤CO2昼夜变化呈现白天高夜间低的单峰型变化特征,土壤CH4昼夜变化呈现白天低夜间高的变化特征,同时,10 cm深度土壤温度为土壤CO2昼夜变化的主导因素,10 cm深度土壤温度、水汽摩尔分数均不是影响土壤CH4昼夜变化的主导因素.在2019年3月—2020年3月期间,土壤CO2表现为释放源,土壤CH4表现为吸收汇.  相似文献   
6.
犏牛是牦牛与黄牛的种间杂交后代,杂交优势明显,能适应高海拔的缺氧环境,耐寒、耐粗饲,生长发育快,性成熟早,繁殖率高,是牦牛产区提高牦牛养殖效益的主要途径。甘南州通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发现,应用娟珊牛和安格斯牛冻精改良牦牛,一代乳用,二代肉用,可显著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本文对犏牛的生产、甘南州犏牛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并就甘南州犏牛产业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了对比带犊牦牛同期发情与自然发情繁殖效果的差异,作者根据实施的科研项目进行了两组试验,以便为甘南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资料。[方法]于繁殖季节在试验组母牦牛阴道内放置“孕激素阴道栓”并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CIDR+PG)诱发牦牛集中发情。[结果]结果表明,甘南牦牛在当年生产后,通过犊牛统一断奶,改变营养供给,产后3个月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分别为8%和19.2%。试验组母牦牛应用“放置孕激素阴道栓+肌肉注射氯前列稀醇”方法诱导发情后,总发情率达89.1%。试验组带犊母牦牛激素处理后受胎率为89.1%,对照组母牦牛自然发情率较低,自然交配后受胎率为100%。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牦牛繁殖率、犊牛成活率分别为86.9%和19.2%、97.6%和100%,试验组犊牛的平均初生重、断奶重、6月龄重分别比对照组高1.51 kg、2.37 kg、3.28 kg,经差异显著性检验,试验组犊牛相关年龄段体重与对照组犊牛对应指标相比,初生体重差异显著(P<0.05),断奶重和6月龄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结论]使用外源性激素诱发带犊母牦牛当年集中发情,母牦牛当年...  相似文献   
8.
虫草寄主昆虫门源蝠蛾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甘肃虫草主要寄主门源蝠蛾(Hepialus minyuancus)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在甘南州海拔3650m的自然状态下,完成1代1089d,幼虫在冻土层中越冬,一个世代需经历3次越冬;适宜幼虫期生长发育的土温(10cm土层)为7-10℃,土壤含水量为400-460g/kg;初孵幼虫取食莎草科植物须根,2龄以后幼虫取食珠芽蓼、圆穗蓼、蕨麻等植物块根。  相似文献   
9.
河曲马是我国驯化历史悠久的挽乘兼用型地方品种,体格高大、耐粗饲、适应性强,是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本文从河曲马的品种形成、产区自然环境、分布及数量、外貌特征、体尺及体重、繁殖特性、经济类型、乘速及挽力、体征指标、产肉性能、肉品质、杂交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旨在为保护这一古老优良地方马种及今后从分子水平解析这一品种...  相似文献   
10.
试验对用娟姗牛冻精杂交甘南牦牛所产的杂交一代娟犏牛公牛进行了育肥,分析其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为娟犏牛的生产提供基础性资料。将甘肃省夏河县牧区阿纳扎西等牦牛养殖专业合作社自然放牧的6月龄、18月龄和30月龄的38头娟犏牛,出售到本县的半农半牧区暖棚舍饲育肥90 d。结果表明:6月龄组娟犏牛净增重58.63 kg,平均日增重651.44 g,盈利521.12元/头,投入产出比1∶1.59;18月龄组净增重69.45 kg,平均日增重771.67 g,盈利603.80元/头,投入产出比1∶1.57;30月龄组净增重73.70 kg,平均日增重818.89 g,盈利705.80元/头,投入产出比1∶1.66。经显著性检验,娟犏公牛各年龄组之间育肥末期平均净增重和日增重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采用异地暖棚舍饲育肥,反季节出栏,可取得明显的效果,且6月龄、18月龄、30月龄的育肥效果基本相同。因此,建议将当年产的6月龄娟犏牛公牛经过冬季舍饲暖棚育肥后当年反季节出栏,以减轻草场压力和增加牧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