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猪瘟防治,我省一直采用猪三联苗每年春秋两次免疫注射程序。采用这种免疫程序对控制猪的三大传染病起了重要作用。但在养猪业生产的新形势下,再继续采用这个程序就不适应了。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我认为春秋两次免疫程序有其缺点:一是造成不必要的重复注射,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特别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防疫员劳动报酬得不到合理解  相似文献   
2.
据以往的调查研究资料证实:茶卡公社羊布氏杆菌病的感染率为19.54%。1971年以后,连续多年用羊型M5号弱毒菌苗进行气雾免疫,到1983年为止,我们从布氏杆菌血清学检查和细菌分离的结果证明:茶卡公社抽检羊只的布病血检率已降低到1.34%,在流产胎儿中,经过多年检验未分出布氏杆菌及其它能致羊发生流产的病原细菌。但是近年来,牛羊的流产仍在发生,个别羊群的流产危害比用M5号苗气雾免疫前的71年还要严重。为了明确当前羊只流产的主要原因,我们于1983年4月在茶卡公社收集流产胎儿10例,作了流产病原的细菌及羊流产衣原体的分离,在10例病料中未均培养出病原细  相似文献   
3.
对民和县东沟乡、县种猪场和川口驻军某部的猪群,进行弓形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共采取血清120份,作间接血凝试验,结果查出阳性猪15头,阳性率12.5%;20份死猪病料小白鼠接种继代,有9份出现弓形虫(45%)。证明当地猪弓形虫病存在较普遍,应引起有关部门注意。  相似文献   
4.
乌兰县地处柴达木盆地的东北沿,是一个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县,全县有1个区、2个镇、9个乡,47个生产大队和167个生产队。截止1983年底,有各类牲畜577,318头(只、匹、峰),其中有羊524,399只。乌兰县家畜布病的防治工作,从七十年代初(即1971年),开始应用布氏菌M_5号菌苗对羊群开展以气雾免疫为主的综合性防治措施以来。1973年我县铜普公社为《M_5号菌苗在大面积应用后对控制羊布病的效果观察》试点,并兼管全县的羊群气雾免疫工作。到1976年的四年间共免疫羊150多万只次,免疫密度在90%以上,并对连续免疫2—  相似文献   
5.
我州自1971年起,连续十多年进行布氏杆菌BM5号苗的气雾免疫后,羊只流产率虽无明显下降,但从流产羊只中分离出布氏杆菌及常见流产病原菌的机率很低。我们曾对乌兰县的铜普、茶卡,都兰县的巴隆、香日德等公社的500只流产羊的胎儿病料,进行布氏杆菌分离,结果均为阴性。同时对用BM5号苗气雾免疫后的成年羊和幼年羊共14,229只,进行了布氏杆菌血清学险查,结果阳性率已由原来的20%下降到1%左右。根据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目前我州羊只流产的主要病原不单纯是布氏杆菌所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