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1篇
  202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探究同域分布的有蹄类动物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2017年3月—2019年5月,利用红外相机技术在江西桃红岭梅花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有蹄类动物开展野外监测。在15 208个相机有效工作日中,共拍摄到梅花鹿(Cervus nippon)、野猪(Sus scrofa)和小麂(Muntiacus reevesi) 3种有蹄类动物,相对丰富度依次为3.90%、9.72%和39.59%。年活动格局分析表明,梅花鹿和野猪在4月相对丰富度最高,小麂在5月和7月相对丰富度最高,三者均在12月相对丰富度最低。核密度估计和重叠系数的分析结果表明:(1)在日活动节律上,梅花鹿属于夜间活动为主、晨昏活动为辅类型,野猪与小麂同属于以晨昏活动为主、昼间活动为辅类型。(2)梅花鹿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季与夏季的重叠系数最高(Δ=0.83)。野猪与小麂日活动节律无明显的季节性变化。(3)不同物种日活动节律的重叠系数存在差异。野猪与小麂的日活动模式高度重叠,但与梅花鹿的活动高峰基本错开。研究揭示了3种有蹄类动物的活动节律及其季节性差异,为深入开展同域分布有蹄类物种的共存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