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5篇
园艺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柑橘采后损失率达25%~30%,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因此研究柑橘的贮藏保鲜技术对减少其采后损失具有重要的意义。浙江省临海市柑橘种植面积达13333hm2,近七成为宫川温州蜜柑,生产中多采用完熟栽培延后采摘栽培技术,完熟温州蜜柑具有品质优良、化渣性佳、优质果率高、色泽鲜艳、风味浓郁等特点,但成熟采摘期集中,致使一些果农存在销售难问题,尤其是寒潮来临之后,个别橘农存在滞销问题。宽皮柑橘类采后保鲜技术一直是研究热点,往往以七八分成熟度果实为试采,完熟果实保鲜技术研究报道较少。余意等[2]研究表明采收较早的果实即使贮藏达到完熟,香味品质不佳。因此产业发展有完熟蜜橘采后保鲜的需求和必要。物理保鲜技术如气调等方式,效果显著但试验条件要求严苛,操作复杂且成本较高。化学合成保鲜剂具有高效、经济、方便等优势,是目前果实采后流通期间应用最广泛的保鲜方法[3,4].  相似文献   
2.
以宫川温州蜜柑为试验材料,通过比较铺设透湿性反光膜与未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区域的光照强度、反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探讨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对果实着色及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 表明透湿性反光膜树冠下离地70 cm处反射光强是对照的5倍左右,透湿性反光膜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通过光照漫反射,可以促进果实转色,使果面颜色更亮更红,提高果实商品性.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处理的果实平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1月份增加1.88 g/100 mL,12月份平均增加1.08 g/100 mL.综上,在台州地区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可以显著提高宫川温州蜜柑品质.  相似文献   
3.
元江宜昌橙(Citrus ichangensis Swingle)是云南元江县新发现的一类原始野生宜昌橙资源,为了解元江宜昌橙与长江流域来源的宜昌橙的遗传差异,以及云南元江野生宜昌橙种群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本研究利用21对SSR和InDel引物对元江宜昌橙、长江流域宜昌橙、大翼橙、香橙等4个群体的48份资源材料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1对引物共产生了131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6.2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香农信息指数为0.14~1.1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04~0.97。群体遗传结构分析、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元江野生宜昌橙是不同于长江流域宜昌橙资源的新类型,4个群体间的遗传差异较大,但群体间的基因流较低。在元江宜昌橙种群内存在遗传异质个体,但种群内的遗传多样性比长江流域宜昌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香橙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大翼橙群体中的马来西亚大翼橙与宜昌橙遗传距离较远,而红河大翼橙与元江宜昌橙的遗传距离较近。本研究证实了元江野生宜昌橙是有别于长江流域宜昌橙的新类型,在进行元江宜昌橙野生资源的收集时,以居群为单位加以资源材料的收集对遗传多样性的保护更为有利。  相似文献   
4.
为减轻温州蜜柑树势早衰对树体产量、品质尤其对果农收入的负面影响,以大分温州蜜柑为试材,开展不同有机肥对其衰弱树势恢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CK,未施有机肥)相比,大分春梢和秋梢生长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与不同有机肥和施肥量有关,其中以株施5 kg馕播王-复合微生物肥(HF)处理的综合表现最佳,2017年春梢和秋梢平均长度分别比对照高10.0%和19.3%,秋梢数量增加了1.87倍。2018年处理的春梢数量显著比上一年少,但有机肥处理的仍明显高于对照。有机肥施用后,果实个数和产量均增加,2018年达到显著性差异。2017年和2018年对产量影响最显著的分别是HF和10 kg馕播王-复合微生物肥(NF)处理,比对照分别增加了20.1%和127.0%。有机肥对大分果实内部品质影响显著,10 kg尚呈生物有机肥(SC)处理的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和固酸比(TSS/TA)与对照相比均差异显著。有机肥施用后显著提高了春梢叶片钾(K)含量,除此之外,对春、秋梢枝条和秋梢叶片中氮(N)、磷(P)和钾(K)含量的影响规律不明显;相对而言,NF和奥地美有机肥料(AF)处理组的春、秋梢中大多养分指标高于对照,但增效不显著;果皮中各有机肥处理组的N和K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NF和AF组的P含量最高,为0.57 g·kg-1。各处理间的果肉N和K含量差异不显著,但对照组的P含量极显著高于AF、SC和HF。CK处理的土壤有效氮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低于各有机肥处理。年株产8.04 kg(高接第三年)的大分温州蜜柑果实N、P 和K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43、1.79和14.18 g,而当年生枝梢果的N、P和K的吸收量则分别为42.00、3.02和20.70 g。  相似文献   
5.
保鲜技术一直是温州蜜柑产业研究热点。本研究针对临海蜜橘的生产情况,以宫川温州蜜柑为材料,通过系统调查研究,结合采前与采后两个环节,采前两个月分别喷施咪鲜胺、苯醚甲环唑、肉桂酸钾,采后用咪鲜胺稀释液浸果处理方法初步探索了温州蜜柑完熟保鲜技术。结果表明通过采前喷施杀菌剂结合采后保鲜剂处理,在两个月的贮藏期内,果实品质变化不大。不同处理均可以有效延长宫川温州蜜柑保鲜时间,同时可以有效延长货架期和减少运输过程中损坏,其中采前喷施咪鲜胺协同采后咪鲜胺浸果处理效果最稳定,两个月腐烂率为2.53%,货架期最稳定和运输损害最少。采前喷施肉桂酸钾结合采后咪鲜胺浸泡处理为4.36%低于另外两组协同处理。单独采后咪鲜胺处理,两个月咪鲜胺处理腐烂率为4.86%。研究表明采前喷施咪鲜胺保鲜效果最优,采前喷施苯醚甲环唑效果次之,采前喷施肉桂酸钾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利用SSR、InDel及来自于lncRNA的分子标记对我国不同地区的45份野生、半野生及地方宽皮柑橘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31对引物共获得81个标记位点,产生了280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 9条扩增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平均香农信息指数为0.651,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85。群体遗传结构、主坐标轴和聚类分析均表明,莽山野柑是一类原始独特的柑橘种质;起源于南岭山脉的野生宽皮柑橘,如道县野桔、悬崖野桔、莽山桔、江永野桔、崇义野桔等构成了一类独特于其它宽皮柑橘的原始野生类群;古老栽培柑橘中的皱皮柑类型,包括旺苍皱皮柑、皱皮柑、藏橘等构成了另一个原始古老类群,现代栽培柑橘城固冰糖桔中具有典型皱皮柑的基因渗入。宽皮柑橘中的一些育成品种及杂柑资源,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本研究证实了起源于南岭山脉一带的野生宽皮柑橘在遗传背景上较为接近,其多样性也低于现代栽培宽皮柑橘,缺乏人为驯化和外源基因渗入,为南岭山脉是我国宽皮柑橘的起源中心这一论断提供了科学依据。由于长期的人为驯化和外源基因的渗入,宽皮柑橘的演化伴随着遗传多样性水平由低向高逐渐演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利用SSR和InDel分子标记对26份来自不同国家与地区的椪柑资源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21对引物共获得62个标记位点,产生了105条多态性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检测到5条扩增条带。多态性标记位点的平均香农信息指数为0.32,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0。群体遗传结构和主坐标轴分析均表明,椪柑资源内部遗传多样性水平低,遗传变异较小。印度酸桔与椪柑遗传关系较远,Emperor、濑户见及早香等椪柑杂交后代,与椪柑存在明显遗传差异,通过不同的分子标记组合可以有效鉴别区分椪柑材料。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以由良温州蜜柑为材料,比较铺设透湿性反光膜与未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区域光照强度、反射光照强度、土壤湿度等方面的差异,探讨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对果实内在品质与外观品质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铺设透湿性反光膜树冠下离地70 cm处反射光强是对照的3.3-4.7倍。透湿性反光膜具有良好的保湿效果,保持土壤环境稳定,通过光照漫反射,促进果实转色,使果面颜色更亮更红,增加固形物含量积累,提高果实商品性。铺膜与对照相比,成熟期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增加0.93 g/100mL至1.32 g/100mL,固酸比平均增加13.08%-26.76%。综上,在台州地区铺设透湿性反光膜可以显著提升由良温州蜜柑品质。通过连续三年品质监测,表明透湿性反光膜对由良温州蜜柑品质提升效果稳定,在同一果园可以连年使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