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黑河分水对中下游水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黑河流域水资源紧缺,区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分析表明分水对中游会产生一定的负效应:分水引起地表水与地下水转化减弱,同时对地下水的开采有增加的趁势,叠加作用的结果使得中游地区水环境恶化,地下水位下降1.3~2.7 m,地下水储量减少约8.2×108m3,给中游绿洲植物的生长带来潜在威胁;而对下游有一定的正效应,增加了下游的入境水量,下游的河岸地下水位抬升幅度在横向上0.4~0.6 m,纵向上0.3~3.1 m,有效地改善了下游的水环境,从而使下游的生态环境的恶化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植被覆盖明显增加。但对黑河中、下游水质变化监测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2.
以控制工程基础课程为研究对象,对公开视频课程体系建设进行研究和探索。针对目前公开视频课存在的问题,在对试点班级需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工程基础视频公开课程相应合理的方案。探讨了该公开视频课程体系的框架模块化发展,说明依托现代网络平台示范教学与在线学习成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促进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实现牡蛎疱疹病毒(OsHV-1)在贝类宿主组织中的精确定位方法,基于原位杂交PCR (ISPCR)技术建立了OsHV-1的间接原位杂交PCR (indirect ISPCR)检测方法,并利用该方法对OsHV-1在魁蚶主要器官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检测和分析。首先选择适合原位杂交PCR的引物,在载玻片上实现对原位固定靶组织内病毒DNA的稳定、特异扩增,然后与使用相同引物制作的地高辛标记核酸探针进行原位杂交,最后通过免疫酶标技术显示样本内OsHV-1的组织分布。为了达到最佳检测效果,对间接ISPCR的扩增循环数以及组织消化的蛋白酶K浓度进行优化。结果显示,最适PCR扩增循环数为20,蛋白酶K浓度为20μg/mL。利用经优化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对OsHV-1在魁蚶外套膜、鳃、肝胰腺、斧足和闭壳肌5个样本中的组织分布情况和亲嗜性进行检测和分析。病毒阳性信号主要分布于魁蚶外套膜结缔组织中浸润的血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肝胰腺和鳃浸润的血细胞、斧足和闭壳肌中坏死肌肉细胞的细胞核中。本研究建立的间接ISPCR检测方法具有灵敏、特异和精确定位的优点,通过组织切片上显示的病毒核酸阳性信号,能判别OsHV-1在不同组织部位的分布特点和受感染的细胞类型;适用于OsHV-1感染的确诊、病毒对不同组织器官的亲嗜性、病毒侵染途径和致病机理等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印楝素、吡虫啉、赛丹、天王星和敌敌畏5种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的毒力,及其对茶假眼小绿叶蝉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印楝素和吡虫啉对圆果大赤螨的毒性和捕食功能影响较小,其它3种农药影响较大;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圆果大赤螨功能反应模型的基本结构没有改变,但影响到了模型的各项参数,药剂处理后圆果大赤螨最大日捕食量降低,处理猎物的时间延长,捕食速率和寻找效应减弱,说明亚致死剂量杀虫剂对天敌圆果大赤螨的捕食作用存在着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5.
Ets蛋白是宿主MAPK信号通路下游的一类可参与调控病毒基因转录复制的重要转录因子。本研究通过基因克隆成功获得魁蚶(Scapharca broughtonii) Ets家族9条基因(分别命名为ETS-1~ ETS-9),开放阅读框(ORF)大小分别为1065、1290、1569、912、1344、1404、1521、1968和1191 bp,并分别编码354、429、522、303、447、468、506、655和396个氨基酸。系统进化树分类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基因均属Ets家族。对ETS-1和ETS-3的氨基酸序列和三维结构分析表明,其均含有高度保守的ETS结构域。在不同水温条件下,通过人工注射牡蛎疱疹病毒(OsHV-1)对魁蚶进行感染,并对病毒拷贝数和Ets的相对表达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ETS-1和ETS-3只在高温阳性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与病毒拷贝数在高温条件下增长趋势呈正相关;ETS-4和ETS-8只在低温阳性组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上调,但在高温阳性组中ETS-4和ETS-8的相对表达量与病毒拷贝数呈负相关;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从魁蚶Ets基因中筛选出2条Ets基因(ETS-1和ETS-3),在高温条件下(16±2)℃,其可能参与正向调控病毒OsHV-1的复制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魁蚶在夏季因感染牡蛎疱疹病毒(OsHV-1)而导致的大量死亡提供了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6.
[案例]在一次社会保险执法大检查中,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发现某公司缴纳失业保险费的基数与其工资总额存在很大的差距。劳动保障部门询问其原因,企业解释说,该企业是按支付给本企业所招用的城镇职工的工  相似文献   
7.
针对黄河流域上游城市普遍存在水资源短缺、污染等水环境问题,作者通过对白银市水环境现状的调查分析,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失误、水资源管理滞后、资源型缺水三方面分析了水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了水环境建设和节水措施。  相似文献   
8.
以宁夏滩羊基因组DNA为模板,研究影响滩羊PCR—RFLPs扩增的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特异性引物的浓度、Mg^ 浓度、模板DNA的完整性,浓度、纯度、TaqDNA聚合酶、变性温度、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等诸多因素对PCR—RFLPs扩增影响较大。为此我们对PCR—RFLPs的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进行了研究和浓度梯度对比试验,建立了滩羊GH基因PCR—RFLPs扩增的反应体系和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9.
黑河分水后下游地下水位和可开采储量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黑河向东西居延海分水后,下游地下水位和开采储量的变化引人关注。以1990-1999年的平均地下水位代表分水前状况,以2004年代表分水后的地下水位水平,选择典型区域对狼心山以下额济纳三角洲地下水位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分水后下游三角洲的地下水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范围在0.2~0.4 m;相应地地下水可开采储量增加约0.17×108m3,分析得出,这部分增加的可开采水储量主要由当年分水所增加的入境水量转化而来。由于黑河下游三角洲特殊的地理环境背景,决定了黑河分水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0.
以高精度的气象观测资料为基础,用FAO推荐的FAO Penman-Monteith公式估算了黑河中游天然低湿牧草地的参考作物蒸散量(ET0).结果表明在一个完整年度内,试验地ET0为1 194.3 mm,日均3.26 mm·d-1.在牧草不同生长季节,ET0变化剧烈,非生长期、生长初期、生长中期、生长末期ET0分别为0.92,2.13,5.33mm·d-1和2.52 mm·d-1,其蒸散量分别占全年蒸散总量的7.85%,5.02%,70.90%和16.23%.ET0在2月中下旬迅速增大,4月增大幅度最大,此后ET0进一步增大直到7月达到最大,随后ET0逐步减小,在11月中旬随着牧草生长期的结束降至年最低值.ET0在800时左右(生长中期在700左右)开始增大,1300达到最大,1800停止(生长中期在190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