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了研究西藏小型猪对猪瘟病毒(CSFV)的敏感性,试验采用CSFV石门株1×10~5TCID_(50)/头人工感染西藏小型猪后,研究CSFV感染猪体温变化、临床症状、血液CSFV核酸载量及组织/器官病理变化。结果表明:CSFV感染后第1天猪只体温超过40.0℃,感染后第2天猪只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便秘等临床症状;感染后第1天猪只血液中CSFV RNA含量为1×10~(3.79)copies/mL,感染后第7天CSFV RNA含量最高为1×10~(8.58)copies/mL,濒临死亡时保持在1×10~(8.36)copies/mL;CSFV感染后猪只组织/器官出现猪瘟典型病理变化,未感染猪组织/器官未发现异常。说明西藏小型猪对CSFV敏感,可作为CSFV感染的实验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鹅星状病毒(Goose astrovirus, GAstV)是小型无包膜病毒,其基因组由单股正链 RNA 分子组成,基因组长度为 7.1~7.3 kb。GAstV 是星状病毒科禽星状病毒属的新成员,根据基因同源性及遗传距离可将其分为2 个基因群(GAstV-1、GAstV-2),目前尚未参与官方分类系统。GAstV 感染可导致鹅腹泻、生长抑制,出现以关节尿酸盐沉积和内脏尿酸盐沉积为主的临床症状,被认为是导致鹅痛风的主要病原。目前缺少针对 GAstV的商品化疫苗或治疗药物,主要依靠生物安全措施进行防控。2017 年,我国研究人员于首次在山东省的痛风鹅群中检测并分离到 GAstV 毒株。GAstV 传播速度快,辐射地区广,同年在广东、福建、安徽等地均有相关病例报道,造成高达 12 亿 ~15 亿元的经济损失。GAstV 发病率可达 80%,死亡率可达 50%,GAstV 可导致鹅免疫抑制,在饲养过程中易感染其他病原,造成更严重的临床症状,加大了病原防控难度。GAstV 不仅感染天然宿主鹅,还具有跨越物种屏障的能力,能引起鸡和鸭腹泻、生长抑制,并引发内脏或关节尿酸盐沉积。这提示我们 GAstV 或具有人畜传播的潜力,后续应加强对 GAstV 的流行病学监测,密切关注其传播特性的变化。目前GAstV 的病原检测已取得一定研究进展,且建立了多种能够高效准确地检测 GAstV 的技术方法。但对 GAstV 致病机制的研究尚未深入,疫苗制备方面的研究较为薄弱,且 GAstV 尚无统一有效的体外培养方法,严重阻碍了病原的基础研究。为更好地了解 GAstV 对我国鹅养殖业的影响,本文从 GAstV 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宿主免疫应答和 GAstV 与痛风的关联 4 个方面进行综述,为 GAstV 的后续研究及科学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构建鸭疫里默氏杆菌RIA_0940基因缺失株并测定其生物学特性,探讨RIA_0940基因的潜在功能。【方法】以鸭疫里默氏杆菌RA-GD株为亲本株,扩增其左右同源臂及红霉素抗性基因(ermR)盒片段,构建左同源臂-ermR抗性基因盒-右同源臂融合片段,通过自然转化的方法缺失RA-GD株RIA_0940基因,并利用PCR筛选、鉴定RA-GDΔRIA_0940基因缺失株。分别对亲本株RA-GD和缺失株RA-GDΔRIA_0940的生长特性、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成功构建了RA-GD株的RIA_0940基因缺失株(RA-GDΔRIA_0940);生物学特性检测结果显示,RA-GDΔRIA_0940株体外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基因缺失株在生长后期生长受到显著或极显著抑制(P<0.05;P<0.01);RA-GDΔRIA_0940株对雏鸭的半数致死量是亲本株的114倍;与亲本株相比,缺失株感染鸭血液和组织的载菌量显著或极显著下降(P<0.05;P<0.01);缺失株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极显著低于亲本株(P<0.01)。【结论】本试验成功构建RA-GD株RIA_0940基因缺失株,该缺失株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能力较亲本株低,对雏鸭的致病力、感染鸭血液和组织载菌量及对Vero细胞的黏附和入侵性能均显著或极显著低于亲本株。本试验结果为深入研究鸭疫里默氏杆菌的分子致病机理和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鸭坦布苏病毒(Duck Tembusu Virus,DTMUV)病自2010年开始在我国流行,该病能引起蛋鸭产蛋率骤降、肉鸭发育迟缓甚至死亡,给我国养鸭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自该病暴发以来,DTMUV迅速蔓延至我国大部分鸭养殖地区以及临近的东南亚地区。DTMUV宿主范围广泛,除了感染鸭、鹅等水禽和鸡、麻雀等其他禽类外,也可以感染哺乳动物,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安全风险。近年来研究人员在DTMUV相关的流行病学、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理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综述了DTMUV病原学、流行特点、病毒感染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以及疫苗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未来DTMUV的深入研究及该病的综合防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Fiber2是鸭腺病毒4型(DAdV-4)的主要结构蛋白和免疫原性蛋白。本研究以DAdV-4毒株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Fiber2基因片段,转化DH5a,通过EcoR I和Hind III酶切后与p ET28α载体通过T4 DNA连接酶进行连接,构建重组表达载体,经序列测序鉴定后转化BL21(DE3)构建重组表达菌,利用IPTG诱导表达Fiber2重组蛋白,经用SDS-PAGE电泳检测,结果显示,Fiber2重组蛋白能在大肠杆菌以包涵体形式表达。上述研究为鸭腺病毒4型的防控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