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7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草炭在我国分布广泛,类型很多,藏量丰富,占世界第四位,开发及综合利用草炭资源,生产单细胞蛋白是一项有意义的科研项目。近来日本很多公司利用草炭为原料生产担子菌,然后利用废渣作饲料,取得很好的效果。在苏联则利用草炭水解液来培养酵母,生产单细胞蛋白。目前,已有年产4000T的草炭蛋白工厂,每吨含80%草炭原料,可生产单细胞蛋白91.8kg,收率为11.5%。全世界草炭资源若全部利用起来,每年可生产30×10~9T 单细胞蛋白。采用固体发酵方法,利用纤维素类物质生产单细胞蛋白的研究很多,例如用甘蔗渣生产蛋白,以及利用稻壳酸水解液生产发酵  相似文献   
2.
河北省张北县草原广大,马驴骡数量很多,近年来在政府提倡大量繁殖耕畜的号召下,因马匹为耕畜的主要动力,所以张北县便一跃而为良马繁殖区.笔者会于本年五  相似文献   
3.
以北京北郊黑猪4月龄幼猪18头,于1963年8月7日—11月5日,在所内试验牧场进行“不同猪舍地面对幼猪增重效果的影响”试验,以便找出最适合于饲养幼猪的猪舍地面,试验共分三组:铺砖地面、水泥地面及泥土地面。试验结果指出,泥土地面组与其他二组之间,增重差异显著,在90天的试验期,泥土地面组增重为19.43±2.96公斤,铺砖地面组26.16±5.31公斤,水泥地面组25.43±3.26公斤。相应地,泥土地面组的饲料报酬也较低,每增重一公斤需要7.86饲料单位,铺砖地面组5.85饲料单位,水泥地面组6.02饲料单位。在试验的过程中观察到,饲养于泥土地面的幼猪,由于环境污浊,每次采食时,混合粥料易被猪蹄踩脏,严重影响幼猪的食欲,因而形成了增重缓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北方地区冬季猪舍防寒保温措施对仔猪培育效果的影响,1961年冬季与清河粉丝厂养猪场合作进行试验.用北京郊区2月龄杂种仔猪32头分为4组,平均体重为8.56-8.63公斤,在相同的饲养条件下进行培育,研究不同防寒保温措施的猪舍、保持不同的舍温对仔猪生长发育和生活力的影响,结果指出:1.在有简单的防寒保温装置的试验组Ⅰ、Ⅱ、Ⅲ猪舍中,在同一试验时期内,早、晚舍内平均温度比外界气温分别提高8.3℃,6.6℃及4.5℃;对照组猪舍温度比外界气温仅提高2.8℃,试验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明显。特别是全封闭式(试Ⅰ)与局部封闭式(试Ⅱ),即使外界温度变化很大,舍内温度仍能保持平稳不变。2.试验组Ⅰ、Ⅱ、Ⅲ舍饲养的仔猪在增重速度上比对照组分别提高98%、76%、54%。但在生物统计处理上,试Ⅰ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极显著;试Ⅱ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显著;试Ⅲ组比对照组的相对增重差异不显著。在本试验所能保持的舍温范围内,舍内温度保持愈高,增重愈快,舍温与增重之间的相关显著。3.相应地,舍内温度保持较好的试验组比对照组所获得的饲料报酬也较高。饲养在试验组Ⅰ、Ⅱ、Ⅲ猪舍的幼猪,每增重一公斤需要消耗7-9饲料单位,而对照组则需13.4饲料单位,试验Ⅰ、Ⅱ、Ⅲ组比对照组每增重1公斤节省饲料33-48%。4.封闭式和半封闭式猪舍,舍内相对湿度虽略有升高,但是只要配合上相应的管理方法,全期舍内相对湿度均未超过正常标准,对幼猪的生长发育不会带来有害的影响。5.在保温条件较好的封闭式(试Ⅰ、Ⅱ)猪舍中生活的幼猪,当试验结束时,体质键康,精神活泼,生长发育较好,生活力也较强。6.由于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全部试验幼猪的饲养管理比较正常、合理,因此在试验结束时,不论试验组或对照组内,均未发生死亡现象,所以在死亡率上,两组之间没有任何差别,但是在清河粉丝厂养猪场的生产群中,越冬期离乳后仔猪的死亡情况,仍然是很严重的。  相似文献   
5.
如何使繁殖母猪和仔猪安全过冬是当前发展养猪生产上急待解决的问题。因为仔猪生得多,如果护理不当,必然死的也多,既造成生产上的损失又会引起猪苗的供应紧张,影响整个繁殖计划的完成。近几年来由于猪饲料供应紧张,再加上冬季气候十分寒冷,不少猪舍又不能达到防寒保温的要求,这样,常给母猪产仔、仔猪培育和母猪的正常发情配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各地在寻求冬季加速母猪繁殖和防止仔猪死亡的途径方面做了不少的调查和试验研究工作,并已取得一定的效果。本文  相似文献   
6.
我国养猪事业正在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当前在养猪方面,除大搞猪场规划、猪舍设计、劳动组织、饲养管理制度和技术革新等以外,我们应当千方百计地吸取养猪先进理论和技术,保证养猪事业的高速度发展。针对当前养猪生产发展的要求,现在提出猪繁殖中的几个问题,供大搞养猪群众运动中的参考,力争养猪满膘满怀,多胎多  相似文献   
7.
一、试验目的与依据1984年在美国西北部地区选育出一种白色的甜味羽扇豆新品种 Lupinus albuscv.ultra,经试用喂家禽结果,认为适用于饲养肉鸡,是一种很有开发前途的高蛋白质精料。据澳大利亚报道,羽扇豆是一种对畜禽特别重要的植物性蛋白质源,特别是适宜喂单胃动物(猪、禽)。美国华盛顿州畜牧科学研究部沃金斯(Watkins)教授等为探讨采用甜羽扇豆替代部分玉米和大豆饼喂肉用仔鸡的可能性(译者注:经分析甜羽扇豆为高蛋白质与高脂肪饲料,作为豆饼和玉米的替代物比较理  相似文献   
8.
一、試驗方法 (一)試驗猪的选择与分組: 在本所畜牧場猪群內,选出两窝出生日期相同的仔猪(苏白公猪与吉林黑母猪杂交)試驗猪在哺乳期間开始补料后,即用熟粥料及生粉料相間进行飼喂(补飼初期生粉料經浸泡12小时后喂給,仔猪达50日龄时,生粉料則不經浸泡过程,直接喂給粉状生干料),使其同时习慣于吃生、熟两种不同处理的飼料。在断乳的当日,每窝选出6头仔猪(公母各半)混合編成两組,每組各占有同窝仔猪三头,公母比例相同(3:3),平均体重极近似,小公猪进行去势,平均体重略低的一組定为粉状干料組,另一組则定为粥料組即开始試驗,自1964年5月3日至7月2日共进行60天。  相似文献   
9.
根据笔者两年多来协助河北定县五星和韩家洼两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建立集体养猪场,以及在国营定县猪场工作中所摸索到的经验,列成集体养猪的常年作业表,附加说明,介绍于下。集体养猪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和地区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因此,本文只能供做参考,各地需根据当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营养源研究所于1984年9月在北京市北郊农场霍营种猪场进行了以草炭作为饲料添加剂喂生长育肥猪的屠宰试验。在测量,计算眼肌面积时,采用了两种不同的计算法。通过对16个半片胴体、32个眼肌面积(6~7肋间和最后肋骨处背最长肌的横切面)进行的两种测量,察觉到用简便公式测量眼肌面积准确性不高。即当面积不规则时,得出的数据与求积仪测出的数据相差较大;当图形近似长方形时,得出的数据偏低;当图形近似菱形时,得出数据偏高。只有在图形近似椭圆形时,两者的数据才较接近。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如何纠正偏差,使测出的数据近似于标准数据。下面提出修改设想,以便与同行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