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禽霍乱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鸡鸭鹅等禽类的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是禽类常见病之一,对养禽业的危害甚大。我市双流区某养殖户王某2004年2月购进艾维茵肉雏鸡2500余只,养至30日龄左右部分鸡只发生禽霍乱,经正确诊断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艾维茵雏鸡采用"雏痢净"按高(0.5 g/只)、中(0.4 g/只)、低(0.3 g/只)三个剂量混饲治疗,用2%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用药(阳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雏痢净"高、中、低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对雏鸡白痢均有较高的疗效,其中"雏痢净"高、中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雏痢净"各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1).研究表明,"雏痢净"高、中剂量组雏鸡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且渐恢复,体重也明显增加,其疗效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3.
1 发病情况及临床症状 2003年9月20日,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东郊某养兔场一次性购进2月龄左右的美系獭兔150只,采用笼养方式饲养.10月5日畜主发现部分獭兔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骤减,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及唾液分泌增多,口周围被毛湿润,腹泻甚至拉带血粪便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尿频或常作排尿姿势,后肢和肛门周围为粪便所污染.有的病兔肝区触诊疼痛,腹围增大、下垂.病兔虚弱消瘦,生长停滞,结膜苍白,贫血,可视粘膜轻度黄染,被毛粗乱无光泽.严重者出现四肢痉挛或麻痹、头后仰、尖叫等神经症状,极度衰弱而死.发病率67.3%,病死率35.6%.  相似文献   
4.
"雏痢净"对人工感染雏鸡白痢的疗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艾维茵雏鸡,采用“雏痢净”按高(0.5g/只)、中(0.4g/只)和低(0.3g/只)三个剂量混饲治疗,用2%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对照组)、感染不用药(阳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阴性对照组)作为对照。结果:“雏痢净”高、中、低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对雏鸡白痢均有较高的疗效,其中“雏痢净”高、中剂量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治疗效果最好,但三者差异不显著(P>0.05);“雏痢净”各组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组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1)。表明:“雏痢净”高、中剂量用药后症状明显减轻且渐恢复,体重也明显增加,其疗效与2%甲磺酸培氟沙星相当。  相似文献   
5.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药物  (1)“禽速康”颗粒 :中牧股份成都药械厂提供 ,批号 2 0 0 30 10 1,规格 10 0 g/瓶。由板蓝根、大青叶、甘草、冰片、蟾酥、茵陈、连翘、鱼腥草、射干、蒲公英、木香、白头翁 ,共 12味中药浓缩制成。 (2 )罗红霉素可溶性粉 ,山东某兽药厂生产 ,批号2 0 0 30 715 ,规格 10 0 g/瓶 ,主要成分为 10 %罗红霉素。 (3)酒石酸泰乐菌素可溶性粉 ,广东某兽药厂生产 ,批号 2 0 0 2 0 5 19,规格 5 0 g/袋 ,主要成分为 10 %酒石酸泰乐菌素。(4 )甲磺酸达氟沙星可溶性粉 ,浙江某兽药厂生产 ,批号 2 0 0 2 0 90 3,规格 2 0 0…  相似文献   
6.
本文描述了某兔场于2003年7月暴发球虫病的临床症状、尸体剖解和实验室检查(细菌分离、虫卵检查、动物回归试验)的诊断过程,以及确诊后应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钠粉(2.5g/kg混饲)的治疗经过。  相似文献   
7.
四川省成都市新津东郊某养兔场一次性购进2月龄左右的美国獭兔150只,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几天后,场主李某发现部分獭兔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骤减,精神沉郁,眼鼻分泌物及唾液分泌增多,口周围被毛湿润;腹泻下痢甚至拉带血粪便或者腹泻便秘交替出现。病兔尿频或常作排尿姿势,  相似文献   
8.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有典型的病理过程,在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2003年11月中旬,成都市温江区北郊某养羊场发生绵羊痘,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病羊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 绵羊痘是由绵羊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本病有典型的病理过程,在病羊皮肤和黏膜上发生特异的痘疹。2003年11月中旬,成都市温江区北郊某养羊场发生绵羊痘,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病羊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对人工感染鸡白痢的雏鸡,采用“雏痢净”按高(0.5g/只)、中(0.4g/只)和低(0.3g/只)3个剂量混饲治疗,用2%甲磺酸培氟沙星(药物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感染不用药)、阴性对照组(不感染不用药)作为对照。结果:“雏痢净”高、中、低剂量组、甲磺酸培氟沙星组与感染不用药组相比,死亡率极显著降低(P<0.01),“雏痢净”高、中剂量组、药物对照组的治愈率差异不显著(P>0.05);“雏痢净”各组对鸡的相对增重率极显著高于感染不用药组(P<0.01),但与药物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