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富阳市地处杭州近郊,自然环境适宜栽桑养蚕。20世纪90年代初.蚕桑生产还是我市农村主要经济收入项目之一。但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东部原蚕桑重点乡镇如东洲、春江、灵桥等随着经济的发展,农用土地日趋减少,蚕桑逐渐失去优势。经过几年的调整和发展.境内蚕桑生产已初步呈现区域化分布的生产格局,洞桥、胥口、万市等3个镇的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已占全市总量的80.6%和85%.其中洞桥镇占到全市总量的近50%,这些西部乡镇已成为全市蚕桑生产的重要基地。实施蚕桑西进工程成为实现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富阳市桑树病虫害的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多年来富阳市桑园发生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损失情况以及防治方法与效果的回顾总结;提出了今后要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注意交替使用桑园治虫农药和抓住关键时期的用药,将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综合进行的桑树病虫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油、稻农作高产高效技术与经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实施概况 1.1 示范畈设置与供试品种 2007年油、稻农作高产高效技术示范,设在洞桥镇宜桥畈和陈林村张家畈,示范畈总面积20hm2,其中洞桥宜桥畈10hm2,陈林张家畈10hm2,供试油菜品种为"浙双758",后作单季稻品种为"国稻6号",种植方式为移栽、直播、机插.  相似文献   
4.
桑树是多年生植物,易受各种病虫害的危害,目前已知危害桑树病虫害多达300余种,而直接危害并严重影响桑树生长造成经济损失的有40余种,桑树病虫害的发生与危害已成为蚕桑生产中的一大隐患,不仅造成桑叶减产,养蚕数量、质量下降,而且也影响了蚕桑生产的稳定,为此,笔者结合多年生产实践,总结富阳市桑园病虫害发生的规律,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5.
叶面宝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内含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养分和促进生长的调节剂等成分。喷施植物后,能促进其呼吸作用,增强新陈代谢活化功能,提高植物对养分的运转能力和吸收能力。2009年春期笔者进行该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蚕桑中试验,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现将试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川香8号”系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用自育不育系“川香29A”与恢复系“成恢157”配组而育成的杂交中籼新组合,2004年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在富阳市洞桥镇试种,表现出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米质较优等特点。在栽培上宜采用适时播种、合理稀植、科学施肥、湿润灌溉、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措施。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春茧价格一直下滑,2008年富阳市春蚕的饲养量8600张,平均张产47.5kg。茧价16.40元/kg,每50kg茧与上年相比减218.00元,减幅26.5%。使用方格蔟的茧比普通茧每50kg提高200.00元收购,说明只要茧质好收购部门(用茧单位)愿高价收购蚕茧。现在情况是茧质量普遍下降,所以茧价一直不能提高,根据富阳市2008年春茧质量调查统计,平均一茧丝长1065.58m,解舒率53.06%,净度89.23%,上茧率75.01%,出丝率32.58%。  相似文献   
8.
在省、市、区三级农技推广基金会的资助下,我们5个乡镇农技站,于2003~2004年实施了“大棚养蚕示范,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项目,并列入杭州市科技局的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03年我们5个乡镇共建养蚕大棚88个、1.22万m^2,饲养蚕种813张。。据大棚养蚕与常规养蚕对比,平均蚕茧张产持平或略增,由于茧质提高,工本降低,综合利用,平均每只大棚节本增效2140元左右,两年即可收回大棚投入。在该项目带动下,2003年全市推广养蚕大棚335只,其中钢管大棚107只,取得了可喜成效。  相似文献   
9.
浙江省富阳市洞桥镇位于富阳的西北山区,拥有533.33多hm^2香榧基地,牧草丰富,是山区人们大力发展香榧产业化,发展食草性畜高山山羊的好地方。  相似文献   
10.
蚕桑生产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走提高茧质、降低成本、增加效益之路。富阳市这几年的做法总结如下。1优化结构 ,调整布局1.1优化区域布局。蚕桑生产的特点是见效快 ,收入稳 ,但生产手段落后 ,耗工多 ,劳动强度大 ,比较效益低。这就决定了蚕桑生产只能在土地和劳力未获得充分开发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得以生存和发展。随着地区经济的发展 ,蚕桑生产的优势就将逐渐消失 ,产业逐步走向萎缩。富阳市蚕桑区域分布变化说明了这一点。80年代初龙羊、新登、青云片的桑园面积各占全市总面积的比例为30.15 %、33.79 %和23.38 % ,随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