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不同地区猪源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简称贾第虫)的流行现状和分子特征,并评估其人兽共患风险。【方法】 从广东省10个地区采集新鲜猪粪样品,采用显微镜镜检,并应用巢式PCR对贾第虫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gdh)基因进行扩增,根据扩增结果计算不同地区和生长阶段猪贾第虫的阳性率。对所有的PCR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将获得的贾第虫gdh基因序列进行BLAST比对,确定贾第虫的基因型;运用Mega 7.0软件的最大似然法构建进化树。【结果】 贾第虫包囊呈椭圆形,囊壁较厚,大小为(10~14)μm ×(7~10)μm,具有明显纵向轴柱,细胞核分布于轴柱两侧。521份受检样品中共检测出94份PCR阳性样品,阳性率为18.04%(94/521),其中茂名和清远的阳性率较高,分别达40.00%(10/25)和35.06%(27/77);肇庆和韶关的阳性率较低,分别为3.90%(3/77)和8.57%(3/35);佛山、江门、阳江、河源、广州和惠州的阳性率分别为11.11%(2/18)、15.31%(15/98)、11.43%(4/35)、13.33%(4/30)、9.38%(3/32)和24.47%(23/94)。不同饲养阶段的猪群的阳性率调查发现,母猪的贾第虫阳性率(24.55%)显著高于断奶仔猪(13.30%)(P<0.05),与育肥猪的贾第虫阳性率(19.23%)差异不显著(P>0.05)。基于gdh基因序列的基因分型和系统进化分析共发现5种贾第虫亚集聚体,即集聚体AⅠ和集聚体E的4种不同亚型,包括集聚体E1、E2、E10和E13,其中61.70%(58/94)测序阳性样品属于集聚体AⅠ,38.30%(36/94)属于集聚体E的不同亚型。【结论】 广东猪源贾第虫的感染较普遍,不同地区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猪感染率存在一定差异。其中,人兽共患性集聚体AⅠ为优势亚集聚体,表明广东省猪源贾第虫存在人兽跨物种传播的风险,应重视该病可能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2.
黄福强 《山东饲料》2013,(24):404+428
近年来,高层建筑的发展非常迅速,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使建筑类型与建筑功能也趋向于复杂,结构体系逐渐多样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也逐渐成为建筑结构工程师设计的主要重点和难点之一,本文论述了钢筋混凝土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从形态学和分子水平对山羊腔阔盘吸虫(Eurytrema coelomaticum)的种类鉴定提供依据,对采集自广东佛山发病山羊胰脏的阔盘吸虫在形态学观察的基础上,抽提虫体基因组DNA,通过PCR方法对虫体核糖体18SrRNA基因和线粒体cox1基因进行扩增,将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感受态细胞进行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获得虫体18SrRNA基因的大小为1 922bp,线粒体cox 1基因大小为444bp。序列分析显示,获得的18SrRNA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登录号为DQ401035)同源性高达99%;线粒体cox1基因与GenBank收录的胰阔盘吸虫(E.pancreaticum,登录号为KC535544)的同源性仅为90%。研究结果从分子水平证明采集自广东佛山山羊体的阔盘吸虫为腔阔盘吸虫(E.coelomaticum),对山羊阔盘吸虫病的防控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十二指肠贾第虫(Giardia duodenalis)谷氨酸脱氢酶(glutamate dehydrogenase, GDH)在滋养体中的分布和酶动力学等生物学特性,对GDH进行了克隆并构建原核表达质粒pET-28a-GDH,然后转化至BL21(DE3) plysS感受态细胞中经IPTG诱导表达,对表达产物进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以Ni2+亲和层析纯化。对纯化的重组GDH进行体外酶动力学分析并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最后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滋养体中的GDH进行定位。结果显示,贾第虫GDH的编码序列长1 350 bp,试验成功构建pET-28a-GDH重组表达质粒并诱导表达,重组蛋白约为49.7 ku,且大部分以可溶性形式存在。ELISA和Western blot结果表明,贾第虫GDH具有良好免疫原性,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具有较强特异性。间接免疫荧光定位显示GDH主要位于滋养体的胞质中。酶动力学研究结果显示,GDH最适反应pH约为9.3、最适温度约为42℃,对L-谷氨酸和NADP+的Km值分别为4.485 mmol...  相似文献   
5.
为掌握在饲料禁抗和养殖端限抗背景下规模化猪场胞内劳森菌的流行情况,为猪增生性肠炎的精准防控提供依据。该研究运用巢式PCR和间接ELISA方法对饲料禁抗后不同来源的粪便样品和血清样品进行检测。饲料禁抗背景下,对采自不同猪场695份粪样的巢式PCR检测显示,猪群胞内劳森菌的总体感染率为23.88%,保育猪、肥育猪和种猪感染率分别为16.56%、29.58%和24.63%。对饲料禁抗和饲养期间限抗猪群的跟踪调查结果为,保育猪在30、44、58、72日龄的感染率分别是16.67%、20.00%、50.00%和70.00%;后备母猪的感染率44.44%—66.67%。对338份不同猪场送检血清样品的ELISA检测显示,胞内劳森菌的抗体阳性率为42.6%,不同猪场的阳性率10%—75.90%。上述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规模化猪场胞内劳森菌PCR检测阳性率和ELISA检测的阳性率均处于较高水平。饲料禁抗以及饲养期间限抗的保育猪和后备母猪群跟踪调查的最高感染率分别达70%和66.67%,保育猪随着饲养日龄的增加感染率呈明显地升高趋势。因此,在饲料禁抗背景下,规模化猪场应更加重视猪增生性肠炎的防控。  相似文献   
6.
7.
为观察多房棘球蚴不同地理株在蒙古沙鼠肝组织的发育状况及其对肝组织损伤情况的差异,本试验将欧洲株和中国宁夏株多房棘球蚴分别腹腔注射蒙古沙鼠,饲养并观察2个月,直至腹部出现明显肿大,然后对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蒙古沙鼠进行安乐死,剖检分离肝脏然后进行肝组织切片染色观察,并将不同地理株试验组和空白对照组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2株不同地理株多房棘球蚴均能造成肝组织窦间隙增宽、新生血管增多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肝细胞损伤,但欧洲株多房棘球蚴肝组织窦间隙增宽较宁夏株明显,而宁夏株肝组织新生血管较欧洲株多;中国宁夏株棘球蚴生发层中有大量的原头蚴,欧洲株未见清晰的原头蚴。结果表明腹腔注射多房棘球蚴后,蒙古沙鼠肝组织受到破坏,不同地理株棘球蚴在感染后一定时期内对肝组织损害程度有差异,且中国宁夏株和欧洲株在蒙古沙鼠肝脏内的发育速度和原头蚴增殖能力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