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试验研究,建立了一个科学、快速和准确的尖镰孢侵染大豆所致根腐病苗期鉴定方法。利用该鉴定方法,分析了6株尖镰孢与11个大豆品种的互作。结果表明不同品种间抗性差异较大,如绥农28与菌株K31互作病指为15.24,而与菌株YA25互作病指为44.90;东农54与菌株M63互作病指为19.31,而与菌株H1互作病指为71.43。通过应用该鉴定方法,证明其适用于大批量、快速和准确地进行尖镰孢与大豆品种(品系)互作中的尖镰孢致病性测定及抗源筛选。  相似文献   
2.
对10个引起大豆根腐病的真菌分离物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分离物形态学上与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相似。用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该菌株与拟茎点种腐病菌MP4PL11PS(GenBank登录号HQ130441.1)同源性达98%。因此,确定该菌株为大豆拟茎点种腐病菌。  相似文献   
3.
果实品质因素包括果实大小、形状、色泽、糖分、有机酸等多方面,合理使用植物激素可对果实的生长发育及品质形成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现从采前与采后2个方面综述了外源植物激素对果实品质形成的调控作用,并提出了激素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芒果采后适宜的GA3处理浓度,以红贵妃芒果(成熟度为80%)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浓度(0、100、300、500和1000 mg/L)的赤霉素(GA3)溶液浸泡处理对芒果采后生理和保鲜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浓度的GA3处理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硬度下降和色泽变化、延缓可溶性固形物(TSS)、抗坏血酸(Vc)和可滴定酸(TA)含量变化,并保持果实的贮藏品质,这与GA3处理维持了芒果贮藏后期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延缓了细胞膜透性上升和抑制丙二醛(MDA)的积累有重要关系。综合外观品质和保鲜效果,以500 mg/L的GA3溶液处理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为了进一步明确大豆抗感品种对根腐尖镰孢的抗病机制,通过透射电镜和形态观察分析了尖镰孢(M38)侵染及产生的毒素对抗感大豆品种的影响。研究表明大豆幼苗胚根经粗毒素处理后,抗病品种‘东农56’幼苗胚根生长没有显著差别,但显著抑制了感病品种‘黑农53’胚根的伸长和侧根的生长;尖镰孢毒素高浓度和低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0和1∶15)对抗感品种的致萎能力无显著差异,高浓度处理平均萎蔫指数为100,低浓度处理为17.9~18.1左右;但中等浓度(V粗毒素∶V无菌水=1∶1,1∶5,1∶10)对于感病品种的致萎作用更大;同时,发现尖镰孢侵染感病大豆品种根内侵染量要明显多于抗病品种,且感病品种组织中菌丝的直径明显大于抗病品种,都出现很明显的质壁分离和细胞壁加厚的现象。  相似文献   
6.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病是大豆生产上重要经济病害之一.东北地区作为我国大豆主产区,大豆种植面积增加同时该地区病害呈逐年加重趋势.为有效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文章阐述东北地区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种类、分布和变异及病害发生程度等规律.根据该区大豆孢囊线虫病害发生特点综述已有防控技术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农业措施、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利用抗病品种等.最后展望未来潜在防控技术,以期为东北地区大豆丰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