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畜牧兽医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体液抗体在抵抗钩端螺旋体(以下简称钩体) 感染中的保护作用已得到十分广泛的肯定。而细胞免疫的作用与地位尚不很明确,但近年来已受到一定的注意。以某种免疫抑制或免疫增强的方法来研究抗感染的免疫机制已得到广泛的采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Adler等人(1976,1977)和Th-ierman (1980)分别用一定剂量的环磷酰铵处理小鼠和大鼠后均使其对钩体的敏感性增加,他们基于环磷酰铵对小鼠是选择性地抑制体液免疫的认识,故强调了体液免疫抗钩体感染的作用。此外国内外均进行了一些转输致敏免疫细胞的研究,获得了一定  相似文献   
2.
对人工感染猪痢疾密螺旋体的28只小鼠组织病理学观察表明:在感染后1-5天,小鼠肠道以渗出性炎症为主。具体表现为粘膜下层水肿,血管充血,腺腔扩张、杯状细胞稍有增生;在感染后7-30天转变为以固有层和粘膜下层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孤立淋巴滤泡增生,生发中心增殖为主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人类自身免疫性抗肾小球基底膜(CBM)肾炎一般不涉及肾小管基底膜(TBM),但有报道指出,其中少数可同时伴有抗TBM,有的也仅以抗TBM的形式表现。在实验动物方面,一些学者以多种方式在豚鼠、大鼠等建立了抗TBM的动物模型,我们在以波摩拿型钩体人工感染豚鼠的实验中发现了类似的肾炎模型并进行了研究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猪痢疾密螺旋体X_(23)株免疫的BALB/C小鼠脾细胞与SP2/O骨髓瘤细胞融合,共获得5株分泌抗X_(23)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对其中的6H株进行了鉴定:其染色体的平均数为97.5条,培养上清液的间接血凝滴度可达1∶128,玻片凝集滴度可达1∶32;经注入小鼠腹腔后产生的腹水提取抗体免疫荧光染色滴度可达1∶64,间接血凝滴度可达1∶1280。分泌抗体的分子类型为IgG。其针对的抗原成分存在于X_(23)的酚水抽提物的水相脂多糖内,具有型的(或株的)特异性。经长期的体外传代培养和长达7个月的冻存,其分泌抗体的特性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经抗淋巴细胞血清处理的豚鼠,淋巴结及脾脏内T依赖区的小淋巴细胞明显减少甚至耗空,外周血的淋巴细胞数目显著下降,但并非表现出对波摩拿型钩体感染的敏感性增加,其肾脏内淋巴细胞浸润性的形成也未受到可察觉的影响。荧光染色显示灶区内有r球蛋白的存在。正常豚鼠在感染波摩拿型钩体后的12至24天期间为显凝抗体滴度的高峰期,与此同时血清总补体明显低落,抗r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出肾小管基底膜(TBM)呈线型模式。受损的TBM旁有多核巨细胞存在。血清被动转移可造成类似的病变。通过间接及反向间接血凝反应,证实受感染的豚鼠血清内含有抗肾组织抗体,钩体抗原与豚鼠肾组织抗原有交叉的血清学反应。阳性豚鼠血清体外作用于正常豚鼠肾脏切片后,荧光染色可显示出类似的TBM线型模式。本文对其结果予以讨论,并认为肾脏的病理发生有免疫病理的机理参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