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9篇
基础科学   1篇
  52篇
综合类   28篇
畜牧兽医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西省太行山石灰岩区经济林结构及立地适宜规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对平顺县经济林发展现状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评价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立地适宜性,确定了相应的立地范围,得出了立地条件允许下的最大可发展规模,其中核桃24093hm^2、花椒24720hm^2、山桃山杏30900hm^2,柿子1847hm^2、枣1847hm^2、苹果4320hm^2。并依据产量可持续原理,得出主要经济林树种的理想龄级结构,并提出现有经济林的调整方案。  相似文献   
2.
滑坡是重庆市重点地质灾害之一 .在地质勘探的基础上 ,采用传递系数法计算滑坡推力 ,从而确定滑坡体和滑塌体的稳定性 .计算分析表明 ,在天然 (枯季 )状态下 (荷载组合I) ,新滑坡稳定性系数为 1 0 5~ 1 4 2 ,滑塌体的稳定性系数为 1 0 5~ 1 31 ,其中大部分剖面稳定性系数在 1 0 5~ 1 0 7之间 ,滑坡呈基本稳定状态 ;在饱水状态 (洪季 )、不考虑土体抗剪强度降低的影响下 (所取土样已为饱水状态 ) ,仅考虑土体总重量增大及河水涨落产生的动水作用时 (荷载组合II) ,新滑坡稳定性系数为 0 97~ 1 0 3,滑塌体稳定性系数为 0 96~ 1 0 6 ,呈较稳定状态 ;在考虑地震力作用时 (荷载组合III) ,新滑坡稳定性系数 0 90~ 1 0 0 (仅 1 0 1 0′剖面为 1 2 4 ) ,滑塌体稳定性系数为 0 90~0 97,呈不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3.
宁南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影响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坡耕地土壤侵蚀对土地生产力的影响表现在多方面 .该文运用模拟侵蚀方法 ,对宁夏西吉县黄土丘陵区坡耕地表层土壤发生不同程度侵蚀后 ,表土养分流失、作物产量和生物量下降的状况进行了定量测试分析 .结果显示 :①耕作层 (0~ 2 0cm)土壤肥力指标有机质、全N、碱解N、全P分别比下层土壤 (2 0~ 6 0cm)高 14 2 % ,12 0 % ,37 3%和 9 2 % ,且流失土壤的养分富集现象明显 .②种植春小麦和豌豆的坡耕地 ,每流失 1cm表土 ,产量分别下降 1 9%~ 3 1%和 2 0 %~ 2 6 % ,而马铃薯和胡麻产量分别降低 0 9%~ 1 0 %和 0 9%~ 1 5 % .③发生强度和剧烈侵蚀的坡耕地 ,每年农作物产量下降幅度为 0 35 %~ 1 76 %和 1 0 7%~ 3 36 % .  相似文献   
4.
关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水土保持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防治水土流失是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重要内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本身是一项水土保持工程,其是否需要水土保持方案,如何编制是亟待解决的科学与生产问题。从分析其自身特点入手,从现状与法律的规定性两方面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把水土保持方案设计的思路渗透到土地整理开发项目的相关设计中是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最佳办法,并以山区、风沙区和丘陵区的3个项目为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土壤容许流失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理论分析、试验观测、外业调查的基础上,从黄土成土速度、坡耕地表土养分平衡、保持坡耕地土地生产力基本稳定、黄河河道的容许来沙量、当地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土壤培肥和施肥能力的巨大潜力等角度综合分析,确定2.00t/(hm~2·a)作为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坡耕地的土壤容许流失量,在较长时期内是比较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以黄土高原较早实施退耕还林的宁夏西吉县为例,选择1990和2005年的2期TM遥感图像,对西吉县1990—2005年的各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土地利用结构及空间景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到退耕还林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为黄土高原地区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土地利用动态与坡耕地生产力变化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通过资料分析、野外调查和定位试验等方法 ,对半干旱黄土丘陵区宁夏西吉县 15年的土地利用动态及坡耕地生产力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1980年西吉县的农、林、牧业用地比例为 8.2∶ 0 .4∶ 1.4 ,由于“三北防护林工程”和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2 6 0 5”等项目的实施 ,1987年调整为 4 .6∶ 2 .4∶ 3.0 ,水平梯田面积占农业用地的百分比由 1980年的 1.7%增长到 17.6 % ,1994年继续增加到 38.5 % ;1980年、1987年和 1994年坡耕地的土壤流失量分别为 14 84 ,4 2 2 ,5 5万 t,土壤养分损失折合化肥的总量分别为 6 70 5 16 ,2 30 5 98,16 2 0 5 6 t,分别是当年化肥实际施用总量的 5 96 .5倍、2 7.6倍和 6 .8倍 ;1980年、1987年和 1994年由水土流失造成的坡耕地粮食减产量分别为 90 72 5 ,8870 9,90 4 6 5 t,分别为当年粮食总产量的 93.2 % ,2 8.1% ,16 .8%。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究中国典型生态环境脆弱区——西南高山峡谷区植被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规律,量化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相对贡献。该研究基于2000—2019年归一化差异植被指(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数据集,采用Theil-Sen趋势分析、Mann-Kendall显著性检验和Hurst指数分析了NDVI时空变化特征及未来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气象因子数据集,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残差分析探讨了NDVI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结果表明:1)时间尺度上,2000—2019年NDVI总体表现为波动上升趋势,增长速率为0.0046/a。空间尺度上,NDVI呈上升趋势区域面积占研究区总面积85.59%,植被恢复效果明显,且未来NDVI变化还将以上升趋势为主。2)在区域气候暖干化的背景下,NDVI对不同气候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总体上NDVI与气温和太阳辐射呈正相关,而与降雨量呈负相关,气温对NDVI变化的影响力要强于太阳辐射和降雨量,是影响NDVI变化的主要气候因子。3)85.10%区域面积的植被变化受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其中人类活动是植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气候变化为次要驱动因素,相对贡献率分别为68.67%和31.33%。该研究结果可为西南高山峡谷区未来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助力区域绿色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北京市门头沟区采砂废弃地治理进行遥感评价,为北京市政府进行采砂废弃地这一典型退化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和景观重建提供依据。[方法]基于门头沟区采砂废弃地遥感影像及实地调研,对各采砂废弃地的规划利用方向进行分类,同时利用综合指数法、GIS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等景观评价方法,选取相应的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对门头沟区采砂废弃地的生态治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门头沟区采砂废弃地规划利用方式为公共绿地及公园、自然生态恢复区、建设用地、基本农田、河道综合治理区5大类别,治理效果表现为:公共绿地及公园河道综合治理基本农田建设用地自然生态恢复区。[结论]门头沟区治理近10a来,采砂废弃地规划利用及生态修复取得了显著成效,总体生态治理效果达到近理想的状态,其中公共绿地及公园的治理效果接近理想状态,无论从植被覆盖度还是景观协调度方面都体现出更好的恢复效果,而自然生态恢复方式效果一般,对采砂废弃地不宜采取该种方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滨水缓冲带研究的意义、功能以及北京地市滨水缓冲带的现状,探讨了河岸带类型、缓冲带位置、植物种类、缓冲带宽度等因素在北京市滨水缓冲带设计中的影响,提出了滨水缓冲带建设与管理的研究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