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畜牧兽医   2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预防和控制武陵山地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采用4种药物对该区山羊进行了体内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泰妙菌素和红霉素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霉形体感染具有预防作用,且泰妙菌素和红霉素预防效果最好,环丙沙星、四环素预防作用可靠性差;用4种药物对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自然病例和人工病例做治疗及增重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环丙沙星组,四环素组差异显著,增重较明显,泰妙菌素组和红霉素组差异极显著,增重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2.
采用临床诊断方法、病理剖检方法对鄂西南山区发生的一种体温升高、呼吸困难为典型症状,剖检以肺炎和胸膜炎为主要病变的呼吸道传染病进行初步诊断,对采集的病料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鉴定,最后确诊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  相似文献   
3.
2006-2008年,应用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鄂西南山区8县市16个规模猪场、24个中小型猪场、32户散养户共计593份血清进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瘟抗体检测合格率2006年为51.6%、2007年为87.8%、2008年为73.8%,其抗体水平普遍不高,结果与当地猪瘟散发、群发现象比较严重的状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4.
鄂西南山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霉形体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鄂西南山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霉形的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分别测定了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甲磺酸单诺沙星、硫氰酸红霉素、罗红霉素、酒石酸泰乐菌素、富马酸泰妙菌素、盐酸四环素等8种药物对PG3株和Y-eshi-goat株的敏感性及联合用药的敏感作用。[结果]PG3株和Y-eshi-goat株一样对8种药物中的红霉素及泰妙菌素最为敏感,其次是罗红霉素和泰乐菌素,四环素及喹诺酮类药物较不敏感。4种药物的联合药敏试验表明,红霉素与氧氟沙星表现为相加作用,而红霉素与泰乐菌素表现为无关作用。[结论]临床上治疗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时首选红霉素和泰妙菌素等高敏药物,次选泰乐菌素与罗红霉素等中敏药物。  相似文献   
5.
武陵山区有大面积草山草坡和有利于牧草生长的气候条件,以山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已经成为振兴武陵山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然而在武陵山区,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发生呈日益上升之势,极大地伤害了养殖户的积极性.通过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例的体内预防试验和治疗试验,以及用4种药物对自然病例和人工病例做治疗及增重试验,来选择治疗效果显著、增重非常明显的药物和组方,为生产上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方案,为兽医临床科学合理地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采用临床诊断方法、病理剖检方法对鄂西南山区发生的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初步诊断,对采集的病料进行了病原的分离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提出了针对性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鄂西南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Porcine Contagious Pleuropneumoniae PCP)是由胸膜肺炎放线杆菌(Actinobacillus Pleuropneumoniae,APP)引起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Pattison等1957年首次报道,我国于1990年由杨旭夫首次报道本病,现已成为影响我国养猪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呼吸道传染病之一。该病具有肺炎和胸膜炎的典型症状和病变,急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出血性胸膜肺炎、慢性病例以纤维素性坏死性胸膜肺炎为主要特征,各种年龄的猪均易感,  相似文献   
8.
谭仕旦  龚云登 《经济动物学报》2005,9(4):204-205,227
湖北省建始县某养鹿场的梅花鹿于2005年春季发生散发性死亡,通过临床症状、剖检病理变化、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综合诊断,确诊为鹿慢性巴氏杆菌病。经及时采取有效的综合防制措施,控制了该病发展,病鹿得到了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犬细小病毒病的病原特性,对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进行了详细的经验总结和论述,并提出防治措施,以期对养犬户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将42周龄同期开产的景阳鸡600羽,随机分4组。每组150羽,试验1组、试验2组分别添加0.5%、1%中草药添加剂。试验3组添加1%辣椒粉,对照组按常规标准饲养。15d为1周期。连续饲喂3周期,每周期结束的最后一天.每组捡取40枚鲜蛋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试验各组产蛋率、蛋黄指数、蛋黄重、蛋黄百分率、哈夫单位均有所提高。试验第1期结束时,试验1组产蛋率、试验2组蛋黄百分率、哈夫单位有显著性差异(P〈0.05),试验2组产蛋率、蛋黄指数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第2期时.试验2组产蛋率、试验1、2组哈夫单位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试验1组产蛋率、试验1、2组蛋黄指数、试验2组蛋黄百分率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第3期时,试验1、2组的产蛋率、哈夫单位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1、2组蛋黄百分率、试验第3组哈夫单位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