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畜牧兽医   6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CK/CH/LHLJ/04V在鸡胚上连续传代后,其致病力、免疫原性和组织嗜性均发生了改变。为了研究其生物学特性变化的分子特征,通过RT-PCR的方法扩增出4个不同代次(P3、P40、P70、P110)的毒株的3'端7kb区域,克隆于pMD18-T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CK/CH/LHLJ/04V病毒群中含有基因突变的各种亚群。3'端7kb区域的氨基酸替换主要发生在S蛋白。P3和P40中,S1亚基中的氨基酸替换,同样发生在病毒传代过程中的其它亚群中。但是P70和P110中的另一些氨基酸替换却仅发生在某些亚群中。P70和P110的大部分亚群中,3'非编码区出现109bp的缺失,这可能与病毒的复制、转录和致病力有关。病毒3'端7kb区域的变化很可能导致了病毒毒力的减弱、免疫原性的降低和组织嗜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中心于2010~2012年救护野生动物98种491只,其中杭州市有分布的动物种类占84.7%,在救护动物种类和数量上鸟类最多,其次为爬行类、哺乳类,最少为两栖类。救护动物的成活率两栖类(93.8%)和爬行类(92%)均比较高,而兽类(54.5%)最低。3a期间救护动物月分布频次亦为鸟类最高,依次为爬行类、兽类、两栖类:救护动物高峰为4~6月、8月、10—11月。本文通过对这些救护动物的种类分布、数量、保护级别、成活率、救护病因、救护主体和救护频次等进行分析,讨论出了今后救护野生动物更有效的方法,旨在促进杭州市野生动物救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正弓形虫病是一种由刚地弓形虫(Toxopasma gondii)感染引起的的专性细胞内寄生性原虫病,呈世界性分布。其宿主范围十分广泛,能感染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温血脊椎动物的有核细胞,故为人兽共患寄生虫病[1]。弓形虫最早于1908年由Nicolle和Manceaux在北非突尼斯的啮齿类梳趾鼠体内发现,现已分布于世界各地[2]。据统计,1985~2006年期间我国猫弓形虫感染率在14. 06%~78%之  相似文献   
4.
2018年9月10日,杭州动物园1头亚洲象,左蹄第三趾上部出现5 cm×4 cm的脓肿,后出现趾甲开裂,并不断出现脓性分泌物。在训练保定状态下,经5个月左右的清创、抗菌、修蹄后,亚洲象蹄部恢复正常。本文以杭州动物园亚洲象趾甲沟炎实际治疗过程和经验为线索,进而对亚洲象趾甲沟炎产生原因、诊断及治疗方案进行讨论,以期为同行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5.
从黑龙江省某鸡场发病鸡群的肾脏中分离到一株病毒,通过病毒致SPF鸡胚病变特征、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以及RT-PCR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表明该病毒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并命名为CK/CH/LHLJ/04V。通过对该病毒基因型分析以及对SPF鸡致病性试验发现该病毒为我国近年来流行的一类重要IBV的代表。将该毒株在SPF鸡胚连续传代110代(P110),取不同代次毒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该毒株对SPF雏鸡的致病力随鸡胚传代次数的增加而逐渐降低。P110代毒以105.0 EID50/0.1 mL的剂量通过点眼滴鼻接种15日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0。不同代次毒接种SPF鸡对同源毒株P3代强毒的攻击均具有100%保护性。实验表明,IBV毒株CK/CH/LHLJ/04V P110对SPF雏鸡已无致病性,但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研制IB弱毒疫苗的候选毒株。  相似文献   
6.
采取2005年大连某鸡场发病鸡群萎缩的输卵管进行处理,经鸡胚尿囊腔接种SPF鸡胚,分离到1株病毒。通过致SPF鸡胚病变特征、病毒对鸡外周血红细胞凝集特性、病毒粒子形态学特征、对SPF鸡致病性及死亡率等方面的研究,发现病毒经鸡胚传毒至第3代可致鸡胚生长发育障碍(侏儒胚)、胚体严重卷曲且大腿及尾部有点状出血;病毒囊液不凝集鸡的外周血红细胞;在电镜下呈球形,病毒囊膜表面有疏松排列的棒状纤突,具有冠状病毒粒子的形态特征;以105.5×EID50/0.1mL的病毒接种15日龄的SPF雏鸡,鸡群发病率为22/22(100%),死亡率为12/22(54.5%)。根据以上结果确定该病毒为冠状病毒,命名为CK/CH/LDL05Ⅱ。在此基础上,用RT-PCR对CK/CH/LDL05Ⅱ的核蛋白基因进行了克隆、测序和分析。与GenBank中26株IBV参考毒株核蛋白基因序列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该毒株与我国2004年分离IBV毒株CK/CH/LDL/04Ⅱ的N基因推导氨基酸同源性最高(97.5%),表明两者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这一结果不但从分子水平证实毒株CK/CH/LDL05Ⅱ是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而且表明该血清型的毒株最近连续2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