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99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103篇
林业   486篇
农学   133篇
基础科学   38篇
  1445篇
综合类   2911篇
农作物   385篇
水产渔业   138篇
畜牧兽医   5638篇
园艺   99篇
植物保护   317篇
  2018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932篇
  2011年   1125篇
  2010年   247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884篇
  2007年   873篇
  2006年   764篇
  2005年   791篇
  2004年   703篇
  2003年   688篇
  2002年   663篇
  2001年   396篇
  2000年   537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82篇
  1993年   106篇
  1992年   99篇
  1991年   115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72篇
  1988年   131篇
  1987年   77篇
  1986年   76篇
  1985年   98篇
  1984年   86篇
  1983年   73篇
  1982年   92篇
  1981年   51篇
  1980年   45篇
  1979年   53篇
  1978年   32篇
  1977年   31篇
  1971年   26篇
  1970年   34篇
  1969年   36篇
  1968年   43篇
  1967年   38篇
  1966年   42篇
  1960年   36篇
  1959年   26篇
  1958年   22篇
  1957年   3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拉沙洛西钠是由拉沙洛链霉菌产生的一种芳香聚醚类离子载体型抗生素 ,主要作为畜禽专用抗生素用于治疗和预防肉鸡和绵羊的球虫病 ,并能提高和改善牛的饲料利用率 ,对动物有促进生长和提高饲料报酬的作用。但饲料中添加剂量过大会对动物产生毒性作用 ,并会造成兽药残留等问题 ,因此美国和欧洲等国家均规定了其在饲料中的允许限量 ,我国农业部规定了饲料中拉沙洛西钠的允许限量为 75~ 1 2 5mg/kg。世界各国均先后进行了饲料中拉沙洛西钠测定方法以及动物血、尿和组织中拉沙洛西钠残留量的检测方法研究。目前应用最多的有荧光分光光度法、薄层…  相似文献   
2.
在南非西角地区,季末(约为3月和5月之间,从收获期到叶片衰老)时间长,有助于在叶片脱落前延续较高的光合作用速率,积累较多的碳水化合物,提高苹果树抗逆境能力。然而气候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仍然是不利的,近10年来秋季温度一直都较高,雨水  相似文献   
3.
4.
5.
为确定马铃薯主茎数与薯块产量关系而设计的一些研究得到不同的结果。Collins(1977)采用具1、2或4个主茎的植株,发现产量增加与茎数成比例。Bleasdale(1965)对不同来源的资料进行分析,得出了总薯块产量是单位面积茎数的函数的结论。Gray(1972)发现,在种薯大小一定的范围内,茎数和薯块产量之间呈线性关系。这一论点后来被Wurr(1974)用地上茎的试验所证实。然而,Goodwin等(1969)和Hammes(1985)在试验中,未发  相似文献   
6.
7.
引言大量事实表明,无论是野生动物还是家养动物,它们都能在广泛的范围内按某种“食谱”进行选食以满足其维持、生长和生产所必需的全部养分。为了使其“食谱”适当,动物需要一个控制系统以使其对每一种食物都能摄取最适的量。这种控制系统也许是严格的、内在的、在该种动物的所有个体中都是同样的、是通过自然选择进化来的;但在某一具体个体中,这种控制系统也可以是可塑的、是按其自身的经验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8.
蛋白质的利用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日粮中氨基酸的组成,日粮氨基酸组成与猪的氨基酸需要越接近,蛋白质的利用效率就越高。据英国ARC(1981)估计的生长猪氨基酸需要量,在玉米—豆饼型日粮中色氨酸是继赖氨酸和蛋氨酸之后的第三限制性氨基酸。因此,在玉米—豆饼型日粮中添加色氨酸成为提高日粮蛋白质利用率的措施之一。现在市场供应的色氨酸都是DL-异构体,而有关D-异构体对猪的生物活性方面的资科很有限且差异大,Shelton等(1951)及Thompson等(1952)作了用DL-色氨酸喂  相似文献   
9.
应用放牧在狐茅牧草地5月龄安格斯牛×海福牛正反杂交哺乳期去势公犊牛,测定84天试验期,1)限量添加饲料摄入量和2)豆荚和玉米作为幼畜补料来源的影响。处理组包括:1)对照组(无幼畜补料),2)限制玉米摄入量(1kg/日),3)不限制玉米摄入量,4)限制豆荚摄入量(1kg/日)和不限制豆荚摄入量。断奶前,补料效率(补料增重—对照增重/补料摄入量)和犊牛增重玉米组与豆荚组间无差异。断奶前,犊牛增重随幼畜补料摄入量的增加而呈线性提高(P<0.05),而限制或不限制补料间补料效率无差异。犊牛围栏育肥的生长性能不受前期任何处理的影响,饲喂不限量补料的犊牛质量等级,较未补料的对照组高(P<0.05),但其它胴体性状不受补料的影响。在代谢试验中,随幼畜补料水平的增加,狐茅DM摄入呈线性下降(P<0.01),而乳DM摄入量不受幼畜补料水平的影响;可消化DM摄入量随幼畜补料摄入量的增加而呈线性提高(<0.001),不同补料来源的可消化DM摄入量间无差异;由于豆荚NDF高消化率,不限量豆荚总真NDF消化较玉米处理组高(P<0.05),幼畜补料提高犊牛断奶重并使更多牛在14月龄时达到最佳质量等级。一种高消化纤维来源,例如:豆荚,能替代玉米作为哺乳期犊牛的补料。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