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1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5篇
农学   3篇
基础科学   5篇
  21篇
综合类   71篇
农作物   7篇
水产渔业   7篇
畜牧兽医   112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3年   3篇
  194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Eighty-six Heterobasidion annosum isolates, mainly belonging to the F intersterility group and obtained from 32 different geographical localities in Italy, were subjected to genetic analysis by the Random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RAPD) markers. The similarity between F and S groups was higher than that between F and P. In UPGMA Cluster Analysis, the F isolates originating from the same locality usually grouped in the same cluster. The isolates also showed a tendency to group at the level of larger geographical areas. Within the F group, isolates from the south of the Italian peninsula showed the highest genetic variation and northern isolates from the Alpine regions showed the lowest. This indicates a gradual cline along the peninsula. The genetic variability in the Italian F group is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 past and present distribution of the host species in Italy and Europe.  相似文献   
2.
3.
Dong  Zhengwu  Li  Congjuan  Li  Shengyu  Lei  Jiaqiang  Zhao  Ying  Umut  Halik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2020,20(2):690-704
Journal of Soils and Sediments - The main objectiv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soil and litter carbon (C),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stoichiometric features in the Tamarix cones...  相似文献   
4.
5.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6.
不同处理方法对美国截叶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叶胡枝子(Lespedezacunecta)是原产于亚洲东部的一种多年生的豆科植物,在我国南方地区野生分布很广。它具有耐瘠、耐旱、耐酸、耐热、固土能力强、适应性广等特性,在国外也颇受重视。我国于1983年从美国引种,通过对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经济性状和栽培技术研究证明,引进的美国截叶胡枝子在人工栽培条件下,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性状,是南方草地改良的希望种子。但是在生产中,由于其硬实的存在,使得种子的发芽率很低,往往造成出苗困难和草地建植缓慢,甚至出现严重缺苗断垄的现象,直接影响田间产量,限制了它的进一步推广应用。试验采用不同处…  相似文献   
7.
不同处理方法对美国截叶胡枝子种子发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截叶胡枝子的硬实率很高,发芽率只有17.3%。经过种子预处理,如采用不同温度下浸种、98%浓硫酸浸泡、机械破皮和机械破皮结合热水浸种等处理,结果表明,机械破皮后用60℃热水浸种处理的效果最好,发芽势和发芽率分别达到64.0%和74.3%;其次是机械破皮,平均发芽率达到50%;浓硫酸浸种可以显著提高种子发芽势,浓硫酸浸种5min效果最好,发芽率达到44.7%;热水浸种的处理效果不佳,最好的90℃热水浸种处理发芽率也仅有26.7%。  相似文献   
8.
早在4000年前的原社社会,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下游绿色走廊已经形成。在近百年的历史中,前20年是绿色走廊的兴盛时期,自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绿色走廊开始近代历史上的衰败过程,特别是近50年来塔里木河上中游的水土开发活动,使得下游地区的来水量骤减并中断有近30年的历史,从而引发了下游绿色走廊的逐步走向衰败、土地荒漠化趋势加剧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为了改善塔河下游地区的生态与环境、抑制土地退化的加剧、挽救濒临灭绝的下游天然植被,截止2005年11月共向该地区输水7次,断流30年的塔里木河下游完成了第四次应急输水后,大体达到维系下游生态的必须水量,输水使河道两侧植被生长状况发生明显改善,生物呈多样化变化。笔者在1998年5月,2002年10月和2004年5月三次对塔河中、下游地区进行实地考察获得了第一手资料,本文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基础上和实地考察资料相结合,对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前后生态与环境的动态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为探究高寒草甸不同退化程度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变化,本研究综合考虑了植物物种多样性和多种生态系统功能如生产力、养分循环和固存能力、土壤涵养水分能力等,运用降维因子分析的方法计算了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综合分析了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和多功能性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寒草甸退化显著降低了Margalef指数、Shannon-weiner指数、Simpson指数和Pielou指数(P<0.05),各生态系统功能趋于恶化。高寒草甸退化导致生态系统多功能性的下降,综合统计量结果为轻度退化(21.9955)>中度退化(8.7295)>重度退化(—30.7245)。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之间均存在正相关关系,其中Simpson指数与生态系统多功能性指数拟合的结果最好,说明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多功能性受植物物种多样性的制约。本研究可为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及恢复的过程和机理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