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1篇
  29篇
综合类   42篇
农作物   2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5篇
  1974年   6篇
  1966年   24篇
  1965年   19篇
  1964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11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叶祠样板,1965年推广双季晚稻农垦五十八获得了全面高产。全社种植六百二十二亩,占双季晚稻面积的37%,平均亩产达五百六十五斤,比当地小紅稻增产一倍多,不仅有一百九十四点六亩产量破天荒超过了早稻,而且出現了不少高产田块,其中八百斤以上的有一百零四亩,一千一百二十点七斤的有四点二五亩。双季晚稻农垦五十八的高产,不仅对全社的粮食闖过千斤大关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使人們打开了眼界,解放了思想。然而夺取双季晚稻农垦五十八的高产,并非一帆风順的,而是經过了很多的思想斗爭曲折过程。比如,在計划种植时,許多人前怕狼后怕虎,个别人借口对“群众負責”,要領导打“包票”。在育秧过程中,不少干部群众反映:“农垦五十八难管、难拔、难  相似文献   
2.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1958年我国的农业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丰产奇迹。为了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种少、种好、高产、多收"的方针,河套地区各旗、县正在开展一个以"水、肥、土、工"为中心的力争1959年农业生产更大跃进的群众运动。  相似文献   
3.
1958年冬和1959年春,中国科学院土壤队会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及北京师范学院,在北京市委领导下先后进行了平原和山区的群众性土壤普查。  相似文献   
4.
今年3月中旬,中国科学院土壤队河间土壤普查工作组,在河北河间县委领导下,参加全县的群众性土壤普查工作。从组织工作,发动群众,野外普查,到最后汇总资料和编制图幅,历时共40日。  相似文献   
5.
北京具有1-2千年的耕种历史,长期以来,在劳动人民的耕垦利用下,自然面貌已起了很大的改变。平原地区大部分已开垦利用,荒地很少。山区大部仍为荒地,主要生长旱生的灌木与草类,阳坡生长酸枣、荆条、黄草、白草、胡枝子;阴坡由于日照短,湿度大,生长耐阴湿的苔草、羊胡子草等。  相似文献   
6.
一、绪言 1954年华中农科所牧草工作组接受河南国营黄泛区农场的委托,调查该场杂草种类及其为害性,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防治办法。进行本项工作时,系舆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学生生产实习大队充分合作,以西华县郭庄的第一作业站为试点,进而推至扶沟县北面的第四、五、六3个作业站。6月底开始工作,8月22日完成。此项报告的提出,得到该场生产科同志以及华中农学院农学系、土壤农化系师生们的大力协助与指正,併此致谢。  相似文献   
7.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之一,在其东侧分布有大面积的荒地,是林、农、牧综合发展的良好基地。  相似文献   
8.
福建省龙海县黎明大队水稻高产再高产样板点1965年早稻继续取得大面积高产。3,000亩早稻,平均亩产852斤,较1964年增产5.8%。 1965年早稻之所以取得高产,主要是由于各级党委和党支部加强对样板田的领导,突出政治,提高群众为革命种田、为革命而搞样板的认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推广黄海澄、潘无毛的经验和科学实验成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翼城县西梁生产大队党支部书记、全国植棉劳模吴春安同志,通过长期生产实践和科学实验,掌握了棉花黄、枯萎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并以敢于革命、敢于斗争的精神,创造性地应用了“精选种子,清洁棉田、轮作倒茬、加强苗期管理”等综合措施,从而减少了土壤菌源和种子带菌量,控制住了病害的扩展蔓延,保证了棉花的高产、稳产,九年来,西梁大队亩产皮棉百斤以上。山西省农科院的同志,经过三年蹲点,实现四同,初步总结了这一经验,值得各地参考。  相似文献   
10.
民胜公社是嵊县的一个重点产茶公社,有高山,有平地,有丘陵,是一个典型的老茶区。这里的茶园树龄老,树势差,缺株多,地块小。全公社4,930亩茶园,面积虽大,单产很低,平均亩产只20—30斤。群众说:“茶树稀朗朗,张张(看看)一大畈,采采一茶篮。”除茶树条件较差外,土地瘦,冲刷严重,也是这里低产的一个原因。 1964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嵊县林特局一起组织了综合研究组,在当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