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农作物   1篇
畜牧兽医   10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对藏鸡(T)、饲养在北京的藏鸡(TB)、矮小隐性白(D)、农大小型蛋鸡商品代种蛋(M)、寿光鸡(S)、藏鸡×矮小隐性白(TD)、藏鸡×寿光鸡(TS)7组种蛋在西藏林芝进行孵化研究,通过阶段死亡率、出雏率、失水率数据分析了影响高海拔地区胚胎发育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胚胎本身的高原生活力是鸡蛋高海拔孵化主要因素,其次是蛋壳传导力。  相似文献   
2.
试验采用直接骨髓法制备林芝藏鸡染色体,通过显微自动成像系统观察藏鸡细胞有丝分裂全过程,包括间期、早前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并分析了藏鸡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的形态变化规律。通过比较有丝分裂各期的形态,结果发现藏鸡有丝分裂的前期染色体伸展最长,碱基暴露最多,适合于做基因定位工作。同时进行了藏鸡染色体的核型分析,数据统计结果发现林芝地区藏鸡染色体数目2n=78,其中前5对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中有3对中央着丝粒(m)染色体、1对近中着丝粒(sm)染色体、2对端着丝粒(t)染色体。与前人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存在一定差异,原因仍需进一步试验验证。  相似文献   
3.
不同海拔环境中藏鸡生长曲线及杂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研究藏鸡生长规律及生长性能杂种优势,测定了藏鸡、矮小隐性白肉鸡(低地肉鸡品种)及其杂交F1代在低海拔和高海拔环境中体重和胫长的生长数据,运用Richards模型拟合其生长规律。结果表明Richards比较适宜拟合鸡在高、低海拔环境中体重和胫长的生长模式,R2>0.99。高海拔环境会降低鸡的生长速度、拐点值、生长极限和最大日增长,延长拐点时间。藏鸡在低海拔极限体重、拐点体重和最大日增重分别为1008.3、477.9和11.69 g,在高海拔分别为525.0、229.5和5.12 g;分别降低了47.9%、52.0%和56.8%,但影响程度均低于低海拔品种矮小隐性白肉鸡,表现出高海拔适应性,其杂交F1代的体重生长参数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尤其在高海拔环境中,极限体重、拐点体重和最大日增重杂种优势率分别达59.5%、56.8%和52.3%,是藏鸡杂交利用的良好组合。  相似文献   
4.
全球气温变暖和高温事件的频繁出现,水稻遭受高温热害而造成严重损失的概率随之增加。笔者基于星-地结合的方法研究水稻高温热害监测模型,模型利用遥感的手段提取水稻种植区、反演水稻抽穗开花期、估算最高气温和平均气温,同时结合自动气象站的数据与遥感估算气温重构更精确、更完整、更客观的最高、平均气温的数据,最终根据水稻高温热害指标判断水稻高温热害并完成模型的构建。此模型能实现水稻抽穗开花期高温热害的定性、定量、程度的监测。对2017年安徽省高温热害的监测和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5.
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H-FABP和A-FABP基因遗传多态性。结果发现藏猪H-FABP-HinfⅠ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HH频率最高,为63.39%;A-FABP-BsmⅠ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其中基因型AA频率最高,为55.36%;上述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藏猪这2个基因均呈多态分布,与高IMF含量相关的基因型频率较高,这可能与藏猪优良的肉质有关系。  相似文献   
6.
利用1958-2009年间那曲地区绵羊的统计资料,对那曲地区绵羊数量变化的特征和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1958-2001年44a间,那曲地区绵羊数量占富群比例为48%~63%,绵羊数量虽呈现增长趋势,但绵羊增长率也逐渐得到控制;从2002-2009年8a间,绵羊数量占畜群比例为48%~55%,绵羊增长率逐年呈下降...  相似文献   
7.
猪生长激素(pGH)是猪生长发育性状重要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PCR RFLP技术检测藏猪pGH基因+159~+734 bp片段的Dra I、Apa I和Msp I酶切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中Dra I酶切全部切开,无多态;Apa I酶切具有4个等位基因,出现5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299A/432C)频率最高,为0.7857;藏猪群体Msp I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杂合性CT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5089,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0.5580和0.4420。经比较,藏猪pGH基因Dra I酶切位点与其他猪种一样无多态性,而Apa I酶切出现了特异的432突变位点,Msp I酶切等位基因分布相对均衡,表现出与其他猪种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藏鸡屠宰性能及肉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藏鸡的内用开发价值,测定了150 日龄藏鸡的产内性能、,肉质指标、氨基酸和肌苷酸含量.结果表明,藏鸡公、母屠体率分别为88.95%和88.74%,半净膛率分别为75.55%和74.65%,全净膛率分别为56.30%和55.34%,胸肌率分别为15.00%和15.97%,腿肌率分别为23.69%和23.09%.胸肌滴水损失分别为2.68%和2.62%,肉色分别为3.52和3.74,剪切力值分别为2.95和3.08 kg,熟肉率分别为72.03%和71.12%,氨基酸质量分数分别为20.67%和19.78%,肌苷酸分别为2.32和2.50mg/g.与我国其他地方鸡种比较,藏坞屠宰性能低,但胸肌和腿肌率高,氨基酸含量高,人体必需氨基酸和鲜味氨基酸比例大;因此藏鸡具有肉质鲜美的特点,是发展具有高原特色优质养殖业的良好品种.  相似文献   
9.
Influences of altitude on growth curves in Tibetan chicken and its hybr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ibetan chicken is a precious resource in Qinghai-Tibet Plateau, China. In order to study its growth rhythm and heterosis of its hybrid, three groups comprising Tibetan chicken (T), Dwarf Recessive White (D) and Tibetan × Dwarf Recessive White (TD) were reared under the same management conditions at low and high altitudes. Body weight and shank length were measured, and growth curves were fitted using Richards mode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odel fitted well with the chickens’ growth courses in weight and shank with R 2 at more than 0.99. The high-altitude might retard the growth of chickens, with decreases in inflection point values, final values and maximal growth rates, and prolongation of inflection point time. The final weight, inflection point weight, and maximal growth rates of Tibetan chicken were 1008.3 g, 477.9 g and 11.69 g respectively at lowaltitude, and 525.3 g, 229.5 g, and 5.12 g at high-altitude. This showed a decline of 47.9%, 52.0%, and 56.8% at the high-altitude; the degree of influence of altitude was less than that of Dwarf Recessive White. The TD had high heterosis in weight gain, and at high-altitude the heterosis of final weight, inflection point weight, and maximal growth rates were 59.5%, 56.8% and 52.3% respectively. Therefore, the Tibetan × Dwarf Recessive White cross was good for improving the Tibetan chicke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2007, 12(2): 40–44 [译自: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相似文献   
10.
近5年草原生态补偿项目的实施,那曲地区的植被长势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利用1981-2014年 GIMMS、MO-DIS-NDVI及同期气象、社会统计资料分析了那曲地区植被时空变化及气象因子、人类活动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4年来,那曲地区植被年际变化呈不显著波动变化(P>0.05);年代变化呈显著的周期性波动上升趋势(P<0.05).34年来那曲地区植被整体趋于稳定态势,局部有减少和改善趋势,研究区57.82%的区域植被呈稳定状态,32.84%的区域呈轻微改善趋势,轻微退化区占14.06%,显著退化和改善区约占7%,退化区主要集中在那曲东部和东南部各县,稳定区在中西部和北部各县、部分区域甚至有所改善.降水量、气温及牲畜数量的变化是引起那曲地区植被趋于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