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农学   2篇
  3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小麦株高QTL Qph.nau-5B的效应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株高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潜力,也是植株抗倒伏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虽有大量株高相关QTL被鉴定到,但大多QTL的遗传效应仍不清楚。本研究前期利用小麦品种群体,通过关联分析鉴定到一个小麦株高主效QTL Qph.nau-5B。为了评价该QTL的效应,通过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分别构建了以南大2419、吉春1016和郑麦9023为供体亲本,中优9507为背景的3种等位变异的近等基因系,背景回复率均高于93%。在7个独立的试验环境中,所有近等基因系的株高较轮回亲本均显著降低,平均降幅为11.1 cm(10.3%)。Qph.nau-5B不同等位变异效应强弱不同,其中来源于吉春1016和郑麦9023的等位变异平均降秆效应相似(12.4 cm),显著大于南大2419的等位变异(8.6 cm),但各等位变异相对降秆效应大小受环境影响。此外,Qph.nau-5B对单株穗数、穗长、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无明显负效应。本研究结果表明Qph.nau-5B具有重要的育种价值,可为小麦的株型分子设计育种提供基因资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对我国大螟Sesamia inferens 9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II基因的测序,运用软件DNAStar的MegAlign程序分析了大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II序列的遗传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COII基因在大螟中进化速度较快,不同种群之间已产生较大的差异,序列相似性分析显示大螟种群间序列相似性最低仅为90.7(海南和江西种群),进化分歧矩阵同时也显示差异最大为0.102(云南和江西种群)。此外,以与大螟同属的非洲大螟及螟蛾科的台湾稻螟为外群进行比较显示,COII基因在属内种间差异明显,遗传相似性为87.7~91.8,进化分歧为0.088~0.137;与台湾稻螟的差异最大,相似性仅为82.2~85.8,进化分歧为0.159~0.202。进化树显示,大螟贵州的丹寨种群、沿河种群和福建的福州种群聚为一个分支,江苏扬州种群和江西新余种群聚为一支,安徽的阜阳种群和芜湖种群关系最近,说明不同地理种群的大螟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烟田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生态系统碳平衡对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的源和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烤烟生长及管理的特殊性,研究烟田生态系统碳收支,为提升烟田管理及农业碳汇估算提供依据。本研究以定位试验为平台,以单施化肥处理为研究对象,于2015—2017年观测了烤烟生长季的碳收支。研究结果表明,烤烟生物量平均为(5832.10±537.32) kg hm?2;烟株碳含量平均为(42.14±0.05)%,累积固碳量为(2459.25±233.78) kg hm?2。烤烟根系碳占烟株碳比例较高,平均为24.94%。烤烟生长季湿沉降碳达到了115.32 kg hm?2,干沉降碳量为6.54 kg hm?2,两者占根系碳的20.01%。烟生长季碳输出总量为2464.98kghm?2,其中CO2排放碳占碳支出的98.99%,径流损失碳占支出的0.76%,淋溶损失碳占支出的0.25%。烟田生态系统对大气而言是弱碳汇,碳汇量116.13kghm?2。虽然烤烟固碳总量相对较低,但其根系对土壤碳贡献却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and in vitro methods were used to rank nutritive quality of 15 mixed feeds (MF) formulated for fattening Tan-sheep weaned lambs, a breed distributed in northwestern China. In vitro parameters of neutral detergent fibre digestibility (NDFD), volatile fatty acids (VFAs) and ammonia nitrogen (NH3–N) were used as evaluation parameters. Each MF consisted of alfalfa meal, bio-chemical treated maize stover and grain mix. The relative proportions of alfalfa meal:bio-chemical treated maize stover:grain mix (dry matter (DM) basis) was 10:50:40 (MF1), 20:40:40 (MF2), 30:30:40 (MF3), 10:45:45 (MF4), 20:35:45 (MF5), 30:25:45 (MF6), 10:40:50 (MF7), 20:30:50 (MF8), 30:20:50 (MF9), 10:35:55 (MF10), 20:25:55 (MF11), 30:15:55 (MF12), 10:30:60 (MF13), 20:20:60 (MF14) and 30:10:60 (MF15). Values of each observed parameter were differed significantly among the tested feeds (p < 0.05). Greater NDFD, AA, PA, BA and NH3–N were observed for the MF9, MF14, MF2, MF11 and MF7 respectively, which indicated the associative effects between feeds constituents (e.g. concentrate, bio-chemical treated maize straw and alfalfa powder). The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value of MF7 was the highest in the 15 mixed feed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incubation effectiveness of MF7 was the best among the 15 mixed feeds when its roughage to concentrate ratio was 500 to 500 g/kg with roughage constituents of 400 g/kg bio-chemical treated maize stover and 100 g/kg alfalfa meal. It was concluded that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s a useful tool for comprehensively considering the in vitro parameters of mixed feeds to rank the nutritive quality in terms of nutrient supply potential.  相似文献   
5.
在20~25℃室温下用5种蚜虫分别饲养大灰食蚜蝇的结果表明,用麦长管蚜、禾谷缢管蚜、麦无网长管蚜、豌豆蚜作猎物,均能使食蚜蝇完成发育。幼虫期历期分别为11.0、10.2、10.1和10.6天,发育全期(幼虫+予蛹+蛹期)分别为29.0、30.6、27.4和26.1天,蛹重为33.9~40.7mg,差异不显著。但取食甘蓝蚜的食蚜蝇则不能完成个体发育。每天分别供应5、10、20、40和80头2~3龄麦无网长管蚜饲养食蚜蝇,在5头处理中,幼虫历期明显较长,予蛹及蛹期历期最短,其它4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幼虫成活率、蛹重和羽化率,则随取食蚜虫量的增加而明显增加。试验结果指出,人工饲养食蚜蝇必需选择适合的蚜种,虽然食蚜蝇幼虫取食86头2~3龄蚜虫即能完成发育,但提供更丰富的猎物还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7.
林业决策支持系统(DSS)应用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态学的发展以及环境和资源问题的日益突出,林业管理已经从单目标(如木材生产、生态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传统林业管理发展到强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经济-社会综合功能的多目标可持续林业管理。由于森林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和多尺度性以及林业管理的多目标性,林业决策支持系统在帮助森林经营管理者确定经营目标、设计经营管理计划、评价气候变化和管理方案对森林生态系统影响方面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森林动态模型和生境适应性模型是林业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模型框架中的核心组分,通常结合在一起研究气候变化和林业管理方案对森林生态系统各种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尤其是生物多样性的影响。本文在介绍生境适宜性模型和森林动态模型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开发的两个林业决策支持系统和国外开发的一个决策支持系统,就决策支持系统的结构和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中国林业管理支持系统开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8.
运用2种回归方法和9个聚集度指标对菱角萤叶甲(Galerucella birmanica Jacoby)各虫态的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菱角萤叶甲在菱塘基本呈聚集分布,低密度趋向均匀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是个体群;此外,利用空间分布型参数估计个体群的大小(L*)和平均密度(-x)的关系为L*=17.7117 1.5701x-;应用x-=kc(P0-1/kc-1)模型探讨了无虫株率与平均密度的关系,表明实际生产中可应用此模型仿测田间种群密度。同时运用λ参数对聚集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种群的生物学特性和菱角植株的生长状况是影响种群聚集的两个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植物园发展和区域经济的现状,对兴隆热带植物园创建科研、开发、旅游三位一体产业化模式的概况、思路及技术方案进行分析,并总结其成效。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加快植物园技术创新、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系统化,科技、经济和生态一体化,提高植物园竞争力,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0.
戴霖  杜予州 《昆虫天敌》2008,30(1):55-58
根据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Pergande)生物学生态学特性,选择年均温(Ta)等七项生态因子,以江苏省13个气象交换站近20年(1981~2000)的气象资料为基本数据,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探讨了该虫在江苏地区的适生性分布范围。结果表明,最适宜分布区主要包括苏州和无锡环太湖地区,适宜分布区主要包括宁镇丘陵、常州、无锡、南通、常熟、张家港及扬泰南部地区,次适宜分布区主要位于江淮和里下河范围,可能适宜区主要包括连云港和盐城的北部沿海地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