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小苍兰品种花色表型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0个小苍兰(Freesia hybrida)园艺品种为研究材料,采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比色卡进行花色描述,同时利用色差仪对各个品种的花色表型值进行测量,进而通过聚类分析及线性回归拟合分析等,对小苍的花色表型的数量分类研究,以期为小苍兰未知品种的亲缘关系判断提供初步表型数量依据,并为小苍兰品种分类过程中花色定义提供科学基础。结果表明:根据RHSCC比色卡和色差仪测量结果,可以将20个小苍兰品种初步分成白色系、黄色系、红色系、紫色系4类,聚类分析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根据花色的分类结果,表明二者有着良好的对应性,今后可以结合使用;同时,分析了小苍兰CIELab颜色系统参数分布特点并初步确定了各个色系的表型参数分布范围,相关结果填补了小苍兰花色表型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2.
小苍兰开花特性与繁育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运用杂交指数、花粉活力及柱头可授性、花粉/胚珠比、人工控制授粉试验等,对小苍兰的花部结构及繁育系统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小苍兰雄蕊和雌蕊空间分离,花药紧贴花柱外侧,低于柱头约2 mm,在花朵开放的整个过程中雌、雄蕊的相对位置不变。小苍兰雌雄异熟现象明显,花药开裂时间与柱头可授期不同步,当花粉活力达到最高值时,柱头可授性还较低。小苍兰杂交指数(OCI)为 5,花粉/胚珠比(P/O)为1 614,人工授粉的坐果率高于自然传粉,由此判断其交配方式是以异交为主,自交为辅,繁育系统为兼性异交。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讨内源激素在香雪兰球茎发育中的作用,以香雪兰品种‘上农黄金’为材料,对其球茎形成过程进行观测,并对其球茎形成过程主要内源激素的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显示,香雪兰球茎发育主要经历4个时期,分别为开始形成期(50~90 DAP)、增长初期(90~110 DAP)、快速膨大期(110~140 DAP)、成熟期(140~190 DAP)。赤霉素(gibberellin,GA)含量在发育初期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球茎膨大前期(100DAP)达到高峰,后迅速下降,至球茎膨大中期(120 DAP)降至低点后再次大幅上升,至球茎成熟初期(150DAP)达到最高值,随后再次逐步下降;脱落酸(abscisic acid,ABA)水平整体呈现下降趋势,最高值出现在新球形成初期,现蕾期降到最低值后回升,然后再次下降;吲哚乙酸(indoleacetic acid,IAA)的变化趋势与ABA相反,整体呈上升趋势,球茎形成期IAA波动不大且维持较低水平,球茎膨大中期(120 DAP)和成熟期(为初始值的2.5倍)达到两个峰值,膨大后期(140 DAP)达到低值;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ZR)含量变化则表现为多峰值"M"型趋势。相关分析表明,除ZR与发育进程无相关性外,其他激素指标均显著相关,说明内源激素GA3、IAA、ABA水平以及激素之间的动态平衡均与香雪兰球茎发育进程密切相关。结果为针对性调节香雪兰种球发育与生产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