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2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6篇
  2019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马铃薯专用混合肥肥效田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铃薯生长期短但需肥量大,在肥料三要素中需钾最高,氮次之,磷最少。为了掌握马铃薯在崇明地区生长的最佳肥力水平,充分发挥马铃薯在本地区生产的最大潜力,我们根据马铃薯的需肥规律配制了马铃薯专用混合肥,并在上海上实现代农业园区农科所实验田进行了马铃薯肥料田间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马铃薯不同栽培密度田间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铃薯是高产和营养丰富的经济作物,为了探求崇明县东旺沙地区马铃薯生长的最适密度和高产之间的关系特开展了本试验,拟通过本试验找出高产的最适密度,为促进本地区的马铃薯生产服务。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马铃薯种薯不同切块大小栽培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马铃薯不同切块大小种薯栽培试验的实施,对马铃薯种薯切块大小与产量、产值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讨论,试验表明:马铃薯种薯切块50g作为栽培用神经济效益最佳。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提高崇明东滩地区主栽大麦品种"9622"的产量水平,在东滩独特的土壤特性和气候条件下,研究了不同肥料水平与大麦"9622"的农艺性状表现、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氮素施用水平是影响大麦产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的肥料用量,其成本、产量、产值和效益也不同,施肥量氮素20.06kg/667m2、磷4.2kg/667m2时,不仅能满足东滩地区大麦的生产需求,还能提高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马铃薯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马铃薯在不同栽培方式、不同密度、不同种薯切块方式,不同品质种薯以及不同的专用混合肥施用水平条件下的农艺性状和产量表现.结果表明,在崇明东滩地区马铃薯的种植密度宜控制在5000~5800穴/667 ㎡之间;肥料运筹上总量控制在马铃薯专用混合肥100 kg/667 ㎡、碳酸氩铵25 kg/667 ㎡左右;在种薯的选择上选用100 g左右的种薯切2块或150 g左右的种薯切3块进行栽培,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选用50 g左右的整薯作为种薯;稻草覆盖或垄作均可作为当地的主要栽培方式.  相似文献   
6.
秸秆机械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净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大田试验,采用秸秆机械集中沟埋和常规还田方式,将上季作物秸秆进行全量还田(秸秆沟埋量2.1 kg/m).设置沟埋深度为20 cm(D2),30 cm(D3),常规还田(CK)3个处理.利用West提出的净碳排放方程对CK、D2、D3农田各项投入造成的碳排放和土壤碳累积及农作物碳吸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K、D2、D3稻麦轮作各项农田投入造成的碳排放量分别为9 018.19,6 459.9,7 162.86 kg/(hm2·a),表层0-28 cm土壤的碳储量分别为8 375.98,15 854.42,10 954.36 kg/(hm2·a),农作物年碳吸收量分别为10 912.42,12 863.95,12 585.51 kg/(hm2·a);农田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0 270.2,-22 258.5,-16 377.0kg/(hm2·a),与CK相比,D2、D3的相对净碳排放量分别为-11 988.30,-6 106.81 kg/(hm2·a);D2、D3农业投入的碳减排量2 558.29,1 855.33 kg/(hm2·a)分别为碳增汇量28 718.4,23 539.9kg/(hm2·a)的8.91%,7.88%,秸秆集中沟埋还田对农田储碳减排能能力较常规还田强,其贡献优先排序是D2>D3>CK.  相似文献   
7.
滴灌施肥对农田土壤氮素利用和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通过2年在果园和蔬菜田的生产试验及田问氮素流失监测,对比研究常规施肥管理和精确滴灌施肥技术在作物产量、肥料消耗量和农田氮素流失负荷等方面的差异,分析不同施肥方式对农田土壤氮素利用和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滴灌施肥技术把定量的溶解态肥料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提高了肥料利用效率,农作物产量与常规产量基本持平甚至略有提高,而氮肥消耗量和氮素流失负荷则显著降低.与常规施肥管理方式相比,2006年梨、大豆和玉米的单位产量氮肥消耗量分别降低10.8、11.8和8.9 g/kg,削减率分别为22.8%、26.6%和30.8%;单位产量总氮流失量也分别削减45.2%、14.5%和26.3%.2007年梨、西瓜和玉米的单位产量氮肥消耗量分别降低11.1、8.1和5.0 g/kg,削减率分别达到29.7%、65.8%和21.5%;单位产量总氮流失量分别削减56.4%、49.7%和51.8%.  相似文献   
8.
砂质梨园和蔬菜地氮素流失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砂质梨园和蔬菜地的全年监测,对砂质农田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降雨所产生的径流、渗漏及其引起的总氮流失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砂质农田径流渗漏特征、径流量和总氮流失负荷在全年不同季度的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砂质农田由于颗粒粒径大、透水性强,降雨径流系数较小,大部分雨水通过渗漏进入地下水层.径流主要受降雨和农田植被覆盖的影响,在植被覆盖一定的情况下,径流系数与单次降雨量有较好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1.总氮径流流失负荷的变化主要受径流量变化的影响,流失主要集中在径流量较大的7月至9月,而总氮渗漏流失负荷同时受到施肥和渗漏量的影响.在梨园和蔬菜地的施肥水平分别为736.35和525.5 kgN·hm-2时,总氮的年流失总负荷分别为60.54和51.86 kg·hm-2,其中95%以上通过渗漏流失.  相似文献   
9.
玉米在不同时期播种,投入成本、上市时间、市场价格和收益均有差异.为研究"沪玉糯3号"不同播期的生育进程和产量形成规律,探求和谋取最高产量和最佳效益的最适播期,获得较好收益,特设本试验,为该品种的大面积推广种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