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1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6篇
  199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辣椒疫病的传播途径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平菇生产栽培中,大都以棉子皮为主料进行生产栽培。地处陇南的天水地区,棉子皮十分缺乏,全靠外地调入。近年来价格不断上涨,成本高,严重限制平菇生产的发展。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降低成本,我们进行了以当地资源麦草粉、玉米秆粉、杂木屑等为主料的不同代料栽培平菇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天水市1988年发现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 halstedii,目前陇东、陇南、河西地区均有分布,并逐趋严重.笔者1991~1994年对该病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4.
甘肃向日葵霜霉病发生规律调查任光地,马平虎,王廷杰,高强(甘肃省天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741001)向日葵霜霉病Plasmoparahalstedii是向日葵的毁灭性病害。由种子、土壤带菌传病,引起系统侵染。病株严重矮缩,造成减产,甚至颗粒无收。甘肃向...  相似文献   
5.
甘肃陇南天水地区,栽培食用菌是近年才开始的,仅在城郊有栽培,且菌种杂而乱,产量低,品质差。为筛选出适宜本地区栽培的优良平菇品种,1993年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引进了一批菌种,在初筛的基础上对六个平菇品种进行了比较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甘肃辣椒疫病的发生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6年以来,甘肃辣椒主要产区的天水、甘谷、兰州等地因疫病(Phytophtnora capsici Leon.)大面积枯萎。镉害发生在7—8月,干旱条件下高温与灌水是重要发病条件。严格选地、整地,合理灌水、控水,结合灌水亩施98%硫酸铜1—1.5公斤灌根和喷洒50%瑞毒铜1000倍液或64%杀毒矾500—800倍液等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显著,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用种子洗涤检验法和分部染色检验法研究了向日葵霜霉病菌(Plasmoparahalstedi)种子带菌特点。结果表明,内果皮和种皮中带有菌丝体、吸器和卵孢子,胚和胚乳中不带菌,种子表面污染有孢子囊和卵孢子。另外,种子间混杂的病株残片也带有菌丝体、卵孢子和孢子囊。带菌种子传病试验证实带有卵孢子的种子能产生少数系统侵染病株;而仅带有菌丝体和吸器的种子,除萌发率降低,幼苗发育不良外,未发现任何症状,体内也未见病菌  相似文献   
8.
葵花是天水地区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主要栽植在1400—2000米的高寒地区,种植面积约10万亩左右,主要是食葵,品种多为“三道楣”。近2、3年以来天水各地葵花霜霉病发生严重,作者于1990年在葵花主要栽植区的北道、秦城区调查,病株率一般为30—40%,最高达55%,共至全田绝收。  相似文献   
9.
四种药剂抑制绿色木霉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绿色木霉(Frichoderma viride)是食用菌生产中为害最严重的一种杂菌,属竞争性兼寄生性病害。主要发生在食用菌菌丝生长阶段,该杂菌既能在栽培袋料中与食用菌争夺养分和生存空间,影响菌丝生长发育,又能直接从寄主的菌丝体内吸取养分,破坏正常的新陈代谢活动。一旦发生损失惨重,甚至绝收。故菇农称该杂菌为食用菌生产中的大敌。为探索几种药剂对该杂菌的抑制效果,笔者进行了本项试验,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0.
辣椒疫病病原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