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0篇
林业   2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农作物   46篇
园艺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物源农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植物源农药就其低毒、低残留、与环境和谐、对非靶标生物相对安全等优点,符合现代环保和人们健康的要求而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本文综述植物源农药的资源、植物源农药杀虫剂、杀菌剂和除草剂等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3.
振兴吉林人参产业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参产业是中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吉林省的特色产业。近年来,由于宏观管理不到位,栽培方式落后。深加工产品单一,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等原因,导致人参产业综合竞争力正在逐渐减弱。文中阐述了吉林人参产业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吉林人参产业发展的新思路,即“由政府引导推动体制创新,以科研为先导促进技术创新,以市场运作带动机制创新,以资本运营打造参业航空母舰。”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对吉林省三个不同地区山药的生长发育状况、产量及营养品质进行了研究比较,研究表明临江山药块茎生长势最强,产量最高;其次是长春山药;长春山药产量与临江山药及白城山药产量差异不显著;临江山药与白城山药产量存在极显著性差异。营养品质测定结果表明,长春山药的淀粉、可溶性总糖、粗多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5项指标均表现最高,品质最好,且含水量最低(75.64%),因而表现为粉性足、不易折断、久煮不散,具有良好的蒸煮品质。临江山药的淀粉、可溶性总糖、粗多糖、可溶性蛋白和氨基酸含量均高于白城山药,白城山药5项指标均较低。  相似文献   
5.
全光雾喷法扦插育苗是近几年应用较多的快速育苗技术,它具有生根快、繁殖率高的特点,是快速繁殖优良品种苗木的一条重要途径。笔者对刺玫果分别用普通扦插和全光雾喷法进行夏季嫩枝扦插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2×10-5g/mL的IBA浸泡16小时处理的插穗使用全光雾插法生根率可高达96%。  相似文献   
6.
在透光率为100%、60%、20%三种光照条件下,对两年生刺五加的生长和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刺五加移栽苗当年的茎粗、冠幅和叶面积的生长均表现为透光率60%>100%>20%,株高生长随透光率的增加而增加。刺五加的净光合速率在100%光照条件下为双峰曲线,上午10:00达到最高峰,之后即急剧下降,16:00出现次峰,表明自然光照条件下刺五加有明显"午休"现象,遮荫处理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规律均为单峰曲线,在12:00出现高峰,比全光照条件下延迟两小时,在全光照条件下刺五加有灼伤现象,因此在人工栽培刺五加的过程中可以进行林下栽植,以得到适当的遮荫,利于其生长。  相似文献   
7.
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建设的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非林地人参种植基地建设模式的多方面优势进行了分析,强调了非林地种植人参模式具有保护生态环境、解决宜参地资源枯竭;深化农业产业化调整,确保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人参产业的科学化,规模化,规范化管理,改善生产条件、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经济效益;推广GAP规范化管理,保证原药材质量,增加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填补我国参业生产技术空白的多方面积极作用,强调了非林地种植人参的基地建设模式是提升人参种植的整体水平,从传统生产模式向现代新型生产模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测定了自然林下人参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与净光合速率的目变化,并在人为控制叶室的条件下,测定了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结果表明:林内的光照强度是限制林下参生长的主要因子.在强光和匀光处,林下参叶片的光合有效辐射(PAR)和净光合速率(Pn)的日变化表现为早晚低、中午高的规律性,并且,在此条件下两者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强光下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42 3,匀光下相关性决定系数为0.903 4;在弱光处,两者的变化具有不规律性,相关性决定系数仅为0.480 2.林下的气温(Ta)、叶温(Tl)和相对湿度(RH)的变化较小,Ta一般为23.7-25.8℃,11一般比Ta高1℃;RH约为80%(早晚高、中午低);林下参叶片的蒸腾速率(Tr)为0~0.4 mmol/(m2·s),气孔导度(Gs)为0~85 mmol(m2·s),两者的变化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决定系数为O.970 5.林下参叶片的光饱和点为80~150 μmol/(m2·s),光补偿点为3~6μmol/(m2·s).  相似文献   
9.
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研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其传粉特点,为膜荚黄芪的育种奠定理论基础。[方法]以膜荚黄芪为研究对象,调查膜荚黄芪传粉昆虫的种类及访花行为。日活动规律观测在晴天进行,7:00~18:00每1h绕样地走1圈,约用时间3min,记录每一时间段出现在视野里的不同昆虫种类和数量。盛花期在样地于晴天7:00~18:00对每种传粉昆虫固定1头进行跟踪观测,用秒表记录其在花上停留时间。访花频率采用追踪法,尽可能连续记录其整个访花过程及时间。[结果]膜荚黄芪访花昆虫共有16种,其中红光熊蜂、明亮熊蜂、蜜蜂、狭带贝食蚜蝇和斑缘豆粉蝶为主要传粉昆虫;主要传粉昆虫的日活动规律出现单峰型、双峰型和直线型3种,活动高峰期有一定交错。在正常气候条件下,蜜蜂和食蚜蝇呈双峰活动规律,蜜蜂在7:30~11:00和13:30~15:00有高峰,食蚜蝇在早晨和傍晚有高峰;斑缘豆粉蝶在11:00~13:00出现1个活动高峰,为单峰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在1d中的数量比较稳定,除了在1d中最热的一段时间,都可观察到它们的传粉活动,为直线型。红光熊蜂和明亮熊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相似,分别为(2.05±0.07)s和(2.57±0.05)s,蜜蜂的每小花停留时间为(3.78±0.13)s,食蚜蝇为(5.28±0.16)s,斑缘豆粉蝶的每小花停留时间最长,达(46.72±2.79)s。红光熊蜂访花频率最高,为11.4次/min,明亮熊蜂、蜜蜂、食蚜蝇的访花频率处于中间状态,分别为10.7、7.1、2.7次/min,斑缘豆粉蝶访花频率最低,为0.9次/min。昆虫的传粉频率与停留时间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昆虫访花行为对植物与传粉者相互作用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对理解植物多样性与生殖生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西洋参中皂甙类成分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了国内外对原产和国产西洋参各部痊中单体皂甙和总皂甙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鉴定和含量测定等研究情况,为西洋参各部位的使用和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