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5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1篇
园艺   3篇
  2015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板栗新品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北京郊区的燕山板栗,产地集中,品质优良,历史上叫“良乡栗子”,驰名中外.但是由于历来都用实生繁殖,后代严重分离,品质良莠不齐,结果晚,产量低.据1975年怀柔县黄坎公社四渡河大队调查6789  相似文献   
2.
花期喷硼及土壤施硼对降低板栗空棚率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3.
品种'阳光'选自中国栗的燕山品种群,平均果质量11.1 g,果实糯性,总糖含量18%,该品种的栗仁在100℃热水中可保持栗仁原有的色泽.使用该品种做板栗加工原料时,在加工中不需要添加护色剂.  相似文献   
4.
板栗新品种‘黑山寨7号',选自中国栗的燕山品种群,平均果重8.7 g,果实糯性,总糖含量>16%,该品种的雄花序极短,绝大部分雄花序长度仅为0.3 cm,是用于板栗山地或抗旱栽培的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5.
北京的板栗多集中分布在怀柔、昌平、密云等区县,属燕山板栗。因品质极佳,在国际市场享有声誉,是换汇率较高的出口物资。历史上多为实生繁殖,种间、单株之间差异大,加上管理粗放,产量低而不稳,空棚树的存在又严重影响产量的提高,即使嫁接优种,在有些板栗产区仍表现出空棚,有的甚至成片是空棚树。经调查,品种不同亦程度不同地存在空棚率,一般为7-15%,高在40%以上。单株之间差异更大,空棚率低的为2-4%,高的  相似文献   
6.
运用富集技术构建富集中国栗微卫星的基因组文库,从富集(AC)。微卫星的基因组文库中筛选出的10个微卫星中设计出5对引物。使用安徽省的14个板栗品种分析5个SSR位点的多态性,从5个微卫星位点得到29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量在4~7个之间,微卫星位点的平均PIC为0.63。利用微卫星数据进行聚类分析,14个品种分为2个类群,聚类结果与品种来源基本一致。(AC)a微卫星的高多态性表明其在板栗遗传图构建和品种指纹分析方面具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燕昌早生’是从北京市燕山板栗实生群体中选育出的新品种。坚果深褐色,果肉细腻,平均单粒质量8.0 g,平均每苞含坚果数2.1粒。在燕山地区8月底成熟,品质优良,适宜炒食。丰产性好,适应性强。适合在北京栗产区土层较厚的栗园种植。  相似文献   
8.
<正> 燕昌栗原株在北京市昌平县下庄公社下庄大队。该株为实生树,树龄50~60年生,树高8米,冠幅10×9米。1974年产量为89斤,1975年为116斤,按树冠投影面积计算产量分别为1.10斤/米~2与1.49斤/米~2。栗子平均单粒重为8.3~10克(每斤50~60粒)。  相似文献   
9.
10.
北方地区的板栗,以往多是实生繁殖,故品种混杂,良莠不齐,产量低。为了提高板栗的产量和品质,通过嫁接是实现板栗良种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实践证明:高接换种一般第二年就可以恢复树冠,大量结果,但是在嫁接技术上还存在成活率不稳定和费工资料等问题,为了提高嫁接成活率又能达到省工降低成本,我们参看了日本蜡封接穗并做了蜡封接穗的不同处理和在嫁接上的应用等试验,均得到了良好的效果,此方法预期在其它果树上也可以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