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1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种类丰富,产量和出口量居全国首位,但近年随着野生食用菌市场扩大,以及人们对野生食用菌认识加深、需求增加,导致其商业价值成倍上涨。受生态环境变化和过度采集的影响,云南省野生食用菌的种类和自然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主要对云南省野生食用菌资源概况、保护现状进行综述,并进行讨论,以期为云南省野生食用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型真菌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随机踏查,调查云南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大型真菌。首先,观察采集标本的子实体形态、大小、质地、颜色、有无附属物等,菌肉的颜色、质地,菌柄、菌托及假根的特征和孢子印的颜色等;其次,观察子实层、担子、担孢子、子囊孢子及子囊的显微结构;最后,对不能通过形态学观察确定种类的标本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鉴定。鉴定标准采用《菌物字典》(第10版)的分类系统编排科属,参照http://www.indexfungorum.org确定真菌资源的拉丁名,一共鉴定出大型真菌101种,隶属于44属28科,其中子囊菌1种,担子菌100种。  相似文献   
3.
革菌属干巴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革菌属干巴菌是一类具有重要经济和营养价值的名贵野生食用菌。从干巴菌分类学研究、生活习性、食药用价值、原生境促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旨在为干巴菌的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从采自云南省嵩明县梁王山的高原线虫草(Ophiocordyceps highlandensis Zhu L. Yang&J. Qin)子实体中分离1株重寄生菌JZ025,根据形态特征观察和ITS序列分子生物学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设计3种不同固体培养基,筛选其最佳固体培养条件。结果表明,该重寄生菌为中国多头霉[Polycephalomyces sinensis (Q.T. Chen, S.R. Xiao&Z.Y. Shi) W.J. Wang, X.L. Wang, Y. Li, S.R. Xiao&Y.J. Yao]。在3种配方中,最适合菌株JZ025生长的固体培养条件为每瓶大米45 g,加58.5 mL液体培养基(葡萄糖5 g、蛋白胨15 g、KH2PO41.5 g、MgSO40.75g,加水至1 000 mL,pH自然)。  相似文献   
5.
对食用菌菌种保藏的目的意义以及食用菌菌种几种主要的保藏方法的原理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通过统计,详细列出我国可人工栽培105种食药用菌名录,并对近5年国内重点省份和主要品种的栽培食药用菌产量及主要食药用菌出口创汇情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食药用菌栽培发展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展望。以期为食药用菌科研工作者提供新的研究方向与思路。  相似文献   
7.
枝瑚菌属真菌物种丰富,品种多可食用,少数微毒或毒性中等,无剧毒品种,部分种类具有抗癌等活性.通过从枝瑚菌属的分类学研究、枝瑚菌属的种类、营养成分研究、药用成分研究、杀虫活性以及其他活性研究等几个方面综述其研究进展,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云南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优良菌株筛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自云南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4株天麻共生蜜环菌的生长特性,并与1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蜜环菌京-234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依次为京-234〉SNA04〉SNA02〉SNA03〉SNA01 菌丝萌发速度、菌索分枝状况、荧光强度及暗培养18 d后菌索生物量等生长特性表现最好的为SNA04,其次为京-234,SNA01和SNA02较差。4株昭通天麻共生蜜环菌中,菌株SNA04性状最优,SNA03菌株次之。  相似文献   
9.
云南主要贸易类干巴菌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采集自云南普洱、曲靖、保山等15个产地共34份干巴菌样品为试验材料,进行ITS序列测定、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云南贸易类干巴菌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样性,种类以干巴菌(Thelephora ganbajun M.Zang)为主,橙黄革菌(Thelephora aurantiotincta Corner)和掌状革菌[Thelephora palmate(Scop.)Fr.]也有分布。  相似文献   
10.
对采自云南楚雄的1种野生红菇属真菌的子实体进行组织分离,获得的菌丝体经纯化培养后进行液体培养,培养的菌丝体用于ITS鉴定。结果表明:改良的PDA培养基对红菇分离效果最佳,红菇菌丝白色、菌落较小,长势极慢;液体培养菌丝体生长缓慢,培养时间较长;菌丝球经过分子鉴定后确定为绒紫红菇(Russula mari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