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9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2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利用平板培养法对黄瓜连作根系微生物种群连续性变化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表明,黄瓜连作导致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减少,其中细菌数量降低最为明显,对连作表现出较高的敏感性,根际根外细菌数目减幅分别在第三、四茬时达显著水平。放线菌数量对黄瓜连作反应较小,根际到第四茬减幅才达到了显著水平,而根外在连作四茬过程中均未达显著水平。黄瓜连作致使少数真菌种群富集,同时多种真菌类群数量减少,种群变化呈现单一化趋势。根际土壤微生物主要生理群分析表明,连作导致根际自生固氮菌与好气性纤维素分解菌数目明显下降,硝化细菌数量大幅增加,而氨化细菌数量变化不大。土壤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土壤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随连作茬次增加而降低,脲酶活性稍有上升。  相似文献   
2.
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宝琴  刘亚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9):5902-5903
21世纪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着严重的水危机,解决危机的基本出路在于依靠科学技术大力发展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介绍了节水农业研究在现代科技革命中的地位以及新的农业科技革命对节水农业发展的贡献。阐述了目前节水农业发展中的若干科技问题和展望。  相似文献   
3.
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山宝琴  刘亚锋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581-5582
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大为改观,但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农业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健康的发展,对农业机械化的需求将更为迫切。因此,对农业经营规模小,农户投资能力不足的中国,应加大政府扶持力度,有效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从基地、项目、节会、出口、投资、消费、结构合理、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人才、科技、信息、市场、品牌、成功案例、因地制宜、改革创新、合作共赢、集思广益、标准化、规范执法、循环发展、产权保护、和谐环境等方面指出发展河南省食用菌产业应重点做好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高精料肥育饲粮中通常含有少量粗饲料(3%~15%),但是也有一些肥育场使用全精料饲粮。以能量为基础进行计算,粗饲料是肥育饲粮中成本最高的原料之一。然而,粗饲料是肥育饲粮的重要组成成分,对瘤胃功能有重要影响。低粗料饲粮可能引起消化功能紊乱,包括瘤胃酸中毒和肝脓肿。常见的粗饲料来源有苜蓿干草、禾本科干草、青贮饲料(玉米、小麦、牧草)和副产品饲料(棉籽壳或棉籽饼)。1粗饲料水平肥育饲粮的粗饲料水平能够影响肉牛的生产性能。国  相似文献   
6.
刘亚锋  山宝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7):5044-5045
介绍了中国核农学的现状、发展以及应用,提出了中国核农学的发展应从总体上提高我国核农学的技术创新能力,继续保持我国核农学的综合优势。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简要介绍地理信息系统以及地质灾害评估的基础上,分析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质灾害中的应用,结合具体实例,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对区域坡度、坡向等地理因素定量化,直观反映区域地形地貌特征,为地质灾害评估提供动态空间信息和地形分析数据,为地质灾害的评估和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菌根在西部生态环境保护及植被恢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西部生态环境恶劣,许多地区菌根菌与植物间的共生关系已被破坏,要恢复该地区的植被,首先要重建植物与菌根菌的共生关系.菌根不仅可促进植物的营养吸收、生长发育、抗病和抗逆,而且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土壤结构和控制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9.
植物科学各相关学科的渗透交叉使得植物系统学飞速发展,本文综合文献资料,简要概述了近年来植物系统学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1家兔使用乳头式饮水器的优缺点 乳头式自动饮水器是由外壳(饮水器体)、阀杆弹簧和橡胶密封圈等组成。平时阀杆在弹簧的弹力下与密封圈紧紧接触,使水不能流出;当兔触动阀杆时,阀杆回缩并推动弹簧,使阀杆和橡胶密封圈间产生间隙,水通过间隙流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