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农作物   21篇
园艺   6篇
植物保护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2.
一甜菜心叶黑枯病是我国甜菜产区出现的一种新病害,国内未曾记述,国外日本中田党五郎曾报导在朝鲜有甜菜心叶黑枯病[1],虽与本病同名,但病原菌各异,为毛盘孢属的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mnivornmde.)。日本青柳寅雄曾报导日本群马县甜菜叶腐病大量发生[2]、细川定治[3]及《莱病害虫·障害图鉴》均记载有甜菜叶腐病的发生[4]。尽管病原菌与本病相同,为薄膜革菌属的(Pellicularia filamentosa.  相似文献   
3.
甜菜根腐病农业防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甜菜根腐病是黑龙江省甜菜生产最主要病害,必须实行综合防治措施,而农业防治是综合防治的主体,经1991~1995年在病区的调查、防治试验和生产示范结果表明,农业栽培技术与根腐病发生的关系甚为密切,以选地、轮作为基础,通过对耕层土壤的深中耕、增施有机肥和无机肥料、选用较耐病品种等农业栽培措施,能有效地预防和减轻病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1987~1988年在3个病圃试验,10个不同地区的甜菜褐斑病分离菌对25个品种(系)的致病力测定结果看出,不同地区分离菌在不同品种(系)上、不同地区分离菌在同一品种(系)上、单一分离菌在不同品种(系)上致病力均存在差异,有的表现差异显著或极显著。但这种差异表现无规律或不稳定。因此初步认为,甜菜褐斑病菌致病力虽存在差异,但生理分化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采集国内主要甜菜种植区的甜菜褐斑病菌标样,在50余个甜菜品种上进行异地接种鉴定,结合室内离体叶接种和盆栽隔离接种鉴定,并在内蒙通辽、黑龙江呼兰进行自然诱发观察,结果表明,甜菜褐斑病菌的变异较小,仅存在致病力有差异的生理型,尚不存在明显的生理分化现象。本试验提出利用病情指数、产孢量、酯酶同工酶E_5酶带可试作为甜菜褐斑病菌品种抗性接种鉴定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甜菜黑色焦枯型病毒研究初报刘杰贤,咸洪泉(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最近几年,我们在黑龙江省甜菜主产区调查甜菜病害过程中,发现有黑色焦枯型病株,病株率1%~10%。发病初期,甜菜叶片上形成黑褐色小枯斑,其后在叶脉间出现黑色焦枯,叶片通常直立向上、内卷...  相似文献   
7.
轮作防治甜菜病害效应初探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甜菜病害的农业防治中,轮作对防治多种病害的作用和地位不容忽视。轮作周期与轮作方式不但影响根产量及含糖率,而且与甜菜病害发生危害关系密切。当前甜菜生产上普遍存在轮作周期短,甚至重茬(连作)和迎茬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病害日益加重,根产量及含糖率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
甜菜褐斑病菌侵染寄主植株的病斑直径和色泽等病症受气温,湿度影响明显,不同品种植株反应的病斑数量有显著不同。以浸染效率表示病原菌株的致病力能够恰好地说明不同品种的抗、感病性类型.经过1985—1986年三个病圃试验结果,不同地区病原菌株的致病力存在差异,但是表现出不稳定性且没发现规律性。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吉林两省甜菜的主要病害除了根腐病、褐斑病、立枯病外,近年来,在7、8月间甜菜生长繁茂期,发现了由交链孢属Alternaria引致的几种叶部病害。这几种病害发生较普遍,为害也较严重,且有逐渐扩展蔓延的趋势,引起我们十分关注,并对此作了一些初步观察,兹将几种叶病症状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二氧化碳洗井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氧化碳洗井是一种操作简便、效益可观、工期短的洗井技术。介绍了二氧化碳洗井的原理,分析了二氧化碳洗井的效益及与其他洗井方式相比的优势。总结了二氧化碳洗井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