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园艺   3篇
  201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以鲍鱼菇为材料,拟研究稳渗剂种类、酶解时间、菌丝量、菌龄对原生质体产量及再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原生质体制备的优化条件是取菌龄为10 d、液体静置培养的菌丝0.04 g,在以0.6 mol/L蔗糖作为稳渗剂的酶液(浓度为2%)中于30℃酶解2 h,获得原生质体的产量为1.2×10~7个/mL。在优化条件下得到的原生质体再生率达到0.30%;对再生菌落进行镜检发现,无锁状联合的原生质体单核菌株菌丝洁白,长势旺盛,超过了双核菌丝的长速。研究结果可以为鲍鱼菇原生质体融合选育新品种提供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生产收集的24个黑木耳栽培菌株为试材,采用拮抗、酯酶同工酶及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分类鉴定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酯酶同工酶酶谱显示24个黑木耳菌株共扩增出11条迁移率不同的酶带,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74时,将24个黑木耳菌株分为两大类;通过ISSR分子标记共扩增出67条清晰的DNA多态片段,大小介于0.2~2.0 kb,聚类分析表明当遗传系数为0.85时,将24个菌株分为两大类,聚类分析结果与拮抗试验结果基本一致。该研究为黑木耳的菌株选择及遗传育种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以收集自北方地区的19株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生产菌株为试验材料,进行品比试验。采用十字交叉法测定了不同菌株的平板菌丝生长速度和长势;在阜平地区采用吊袋栽培法,测定了19个菌株的生物转化率和耳片性状。结果表明,菌株野森一代、黑丹一代、黑山、黑耳厚4个菌株,在产量、出耳时间、出芽整齐度、耳片性状等方面栽培农艺性状表现优异,适宜作为西部山区的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4.
以10个毛木耳栽培菌株为试验材料,通过拮抗试验和ISSR分子标记对不同的毛木耳菌株进行鉴别,并研究其原种菌丝生长速度、子实体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10个毛木耳菌株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59~0.93;在遗传相似系数0.75左右时,10个毛木耳菌株可以将10个菌株分为4类:第1类为"黄耳10号""北京8号""北京1号";第2类为"川黄耳1号";第3类"川白耳1号""川耳5号""上海1号""琥珀木耳";第4类为"43-1"和"毛9722",通过出耳试验筛选出耳片厚、商品性状好、产量和生物学效率高的毛木耳菌株"北京1号",其生物学效率为343.47%;其次是"北京8号",其生物学效率为292.77%,这2个毛木耳菌株为适宜冀中南地区栽培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