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1篇
农学   2篇
  1篇
综合类   65篇
农作物   8篇
畜牧兽医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54,自引:4,他引:54  
当前我国玉米大、小斑病已得到控制,但玉米茎腐病、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纹枯病及病毒病等病害仍发生普遍,且日趋严重,成为玉米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对上述病害生产上应采取以选用抗病品种和提高栽培管理水平为主,结合药剂防治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6级Andersen生物空气采样器和常用真菌计数培养基,在鸡舍入口处收集气溶胶真菌,经培养和纯化鉴定出78种真菌,其中包括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及镰刀菌等在内的50余种真菌。研究表明鸡舍入口处空气真菌污染程度与鸡舍内没有显著差异。早晨气溶胶真菌浓度明显低于中午(P=0.07)和晚间(P=0.05)的浓度,且夏秋季节浓度相对较高,峰值在7月份。鸡舍内气溶胶真菌的年平均浓度为2.3×103 CFU/m3。黄曲霉、烟曲霉、黑曲霉在鸡舍空气中的浓度相对较高,分别超过真菌气溶胶组成平均浓度77.7 CFU/m3、63CFU/m35、7.1 CFU/m3,而镰刀菌是常见的空气真菌,其总平均浓度为74.6 CFU/m3,比平均值高出45.3 CFU/m3。平均CMD值分别为3.1μm;GSD分别为2.1。每分钟可沉积到支气管和直接侵入肺泡的活性真菌量分别是居室的3.4倍和3.3倍。本研究探讨了真菌气溶胶不同时间和季节的变化规律,并从其组成、浓度及粒子大小定量评估采样点鸡舍真菌气溶胶的危害,为有效控制禽类真菌病的流行提供科学依据和预警资料。  相似文献   
3.
以5种进境林木种子为材料进行种子带菌分析,采用保湿培养检验法和分离培养检验法分别对种子表面粘附真菌及内部寄藏真菌进行检测和鉴定.在供试的5个样品上共分离得到18属真菌,分别为链格孢属、枝孢属、镰孢属、加氏菌属、小丛壳属、毛壳菌属、拟茎点霉属、根霉属、附球菌属、节菱孢属、弯孢属、德氏霉属、拟盘多毛孢属、木霉属、散囊菌属、青霉属、毛霉属及曲霉属.种子表面附带真菌以曲霉菌和根霉菌分离频率最高;链格孢菌、镰孢菌、毛壳菌是种子寄藏真菌的优势菌群.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辽宁省农田作物根围有丝分裂孢子真菌中15属的21种,其中拟小球孢壳属、分枝绿霉属、指轮枝孢属和缨霉属为中国新记录属,橄揽形拟小球孢壳、包围漆斑菌、苏拉耳分枝绿霉苏拉耳变种、安纳力结担菌、缢缩结担菌、棕色结担菌、二色指轮枝孢和帚状缨霉为中国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5.
土壤放线菌分离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郑雅楠  杨宇  吕国忠  谷祖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6):1167-1168,1170
研究了土壤放线菌的分离方法,结果表明:培养基中加入150mg/L重铬酸钾,既有利于放线菌的生长,又能抑制真菌和细菌的生长;土样在28℃或室温风干10~20d后,制成10%土壤悬浮液,40~50℃、pH7条件下,加6%酵母膏(或6%蛋白胨)和0.05%SD(S5mmol/L磷酸缓冲液),振荡10~20min,灭菌水稀释成1%后,与含250mg/L重铬酸钾的高氏1号琼脂培养基制成平板,最有利于放线菌的分离。  相似文献   
6.
玉米茎腐病的病原菌与品种抗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吕国忠  陈捷 《玉米科学》1995,(A01):47-51
  相似文献   
7.
采用微型电钻研磨法提取了89株气载镰孢菌Fusarium菌株的基因组DNA.从30个RAPD引物中筛选出了扩增条带平均为5-10条的5个引物:S330(ccgacaaacc)、S29(gggtaacgcc)、S122(gaggatccct)、S129(ccaagcttcc)和S121(gggatatcgg),对待测基因组DNA进行扩增.通过对电泳谱带的标记和采用EPCLUST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当遗传距离封闭在0.62时,基本可以将形态学鉴定的镰孢菌种区分开来,根据遗传距离还可以将不产孢的疑难菌种的分类地位加以明确.  相似文献   
8.
对白头翁叶斑病菌胞壁结合黑色素和胞外黑色素进行了理化性质和红外光谱扫描测定, 结果表明两者具有相似的理化性质, 均易溶于KOH、H2O2和NaClO, 不溶于水、乙醇和丙酮。红外光谱分析表明, 白头翁叶斑病菌YS-24菌株的胞壁结合黑色素与胞外黑色素为同一种类型的黑色素。DHN黑色素的特异性抑制剂—三环唑, 对白头翁叶斑病菌黑色素的产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以白头翁叶斑病菌基因组DNA为模板, 通过PCR扩增, 得到了聚酮体合成酶基因的同源片段 AaPKS , 初步推断白头翁叶斑病菌黑色素合成属于DHN途径。  相似文献   
9.
辽宁木霉菌物种多样性资源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军  段玉玺  吕国忠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7):4193-4195,4198
初步报道从辽宁不同地域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森林土壤中分离到木霉菌,共计12种,其中长孢木霉是中国新记录种,卷曲木霉和粗壮木霉为东北地区首次报道。从形态学上给出了分种检索表,探讨形态学特征在木霉菌分类鉴定中的作用,认为木霉菌的形态学分类鉴定仍是目前对木霉菌株进行分类鉴定的有效方法。初步分析木霉菌在辽宁的自然分布状况,结果表明:辽宁东部山区木霉菌资源最丰富,在自然生态条件下,木霉菌在有机质丰富、环境潮湿的森林表层土壤中分布几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的4种林型植被下,采用"之"形路线及土壤剖面取样法,多点采集土壤样品242份,按照常规分离和鉴定方法,初步分离鉴定出真菌45个属、82个种,其中接合菌11种,子囊菌8种,无性型真菌63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