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农作物   9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抛秧栽培操作方便、省工省力 ,近年来推广面积逐年扩大 ,但由于抛秧苗龄小 ,抛栽到封行时间长 ,故杂草发生量大 ,为害严重。为有效控制抛秧田杂草为害 ,我们于 2 0 0 3年度对 33%苯噻·异丙·苄WP防除水稻抛秧田杂草进行田间小区试验 ,以明确该药剂对水稻抛秧田杂草的防除效果 ,确定最佳使用剂量及安全性。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点在盐都县潘黄镇福才村 6组 ,6月 14日人工抛栽 ,施药时水稻 4叶期 ,品种为武育粳 3号 ,前茬小麦。1.2 气候及土壤资料6月 2 0日至 6月 30日平均气温 2 5 .2℃ ,最高气温 33.2℃ ,最低气温 19.…  相似文献   
2.
试验结果表明,在大麦抽穗初期,每667m^2用40%乙烯利AS50ml常规喷雾,大麦株高降低,成熟期提前,对千粒重、产量无明显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丙环唑·苯醚甲环唑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粒黑粉病是杂交制种稻上的主要病害,直接危害谷粒,结实粒数减少,一般发病田块减产5%~10%,收获时病谷破裂散出的黑粉粘附在健谷表面,影响种子质量,降低产值。为寻求防治粒黑粉病的理想药剂,探讨其防治技术,有效减轻粒黑粉病的危害,提高杂交制种稻的经济效益,我们于2007年对新型高效复配杀菌剂丙环唑·苯醚甲环唑进行了防治杂交制种稻粒黑粉病的小区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 Griseb.)日前在江苏省已成为草坪、蔬菜田杂草的亚优势种群,严重危害农作物生长,其适应性强,再生繁殖力旺盛,并可迅速蔓延,难以根除。为此,江苏省农药检定所在田间进行了药剂防除试验。试验筛选出防除空心莲子草的理想药剂——使它隆(fluroxypyr)及分别与草甘膦(glyphosate)、2甲4氯(MCPA)、助剂885的混用配方。研究结果表明使它隆用量在450~1250mL/hm~2范围内,防效随药量的增加而增高;用药期应掌握在出草高峰后和进入植株伸长始盛期。同时还发现使它隆对水稻生长及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盐城市麦类白粉病系统观测和普查资料及气象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白粉病在本地区发生流行的主要气候指标为春季候平均气温>12℃(且期间日最高气温≥30℃的持续日数<3天)、某一候或数候的候日照时数<25小时、候雨日≥2天或雾大露重天气较多;长、中、短期预报模式分别为:y=-0.8826-0.0410x1+0.3513x3 y=-1.4800+0.259x4+0.3390x5+0.5116x6y={1(当x7>12℃、x8<25小时和x9≥2天时) 0(x7≤12℃或x8≥25小时或x9<2天时)}。  相似文献   
6.
1989─1992年,对五(3)代稻纵卷叶螟为害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五(3)代稻纵卷叶螟的发生与发蛾高峰时所处的水稻生育期及田间蛾量的多少关系密切。以往以蛾量来预报其发生程度已不适用,应改为蛾量结合水稻生育期作出预报和决定防治与否。  相似文献   
7.
噁草酮耐光解作用与施药技术改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噁草酮对阳光的分解有良好的耐性,用25%乳油2.5L/hm~2防除旱直播稻田杂草,施药后曝晒25d左右药效开始下降,曝晒35~40d的防效仍保持在80%以上,45d后防效较差。施药后等雨或等水灌溉出苗,防除效果好。土壤湿润有利于药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麦圆蜘蛛不但在春季为害拔节孕穗期的麦子,而且在冬季为害麦苗。去年冬季以来,我市部分乡镇麦圆蜘蛛发生量大,少数田块每平方米有虫3200—6800头,麦苗成片枯死。根据我们试验,杀虫脒和三氯杀  相似文献   
9.
黄花叶病是本地二校大麦的重要病害,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危害严重。据统计,黄花叶病的发生面积占种植面积的60%左右,一般发病田块麦苗退绿发黄,春季迟迟不返青,生长缓慢,使每亩穗数、结实粒、千粒重均明显下降,减产l~2成,严重发病田块,70%以上的麦苗死亡,杂草丛生.亩产菌仅30~4(止g。轮作换茬对大麦黄花叶病具有较好的控制作用,但需要连续换茬3年以上,难度大。为了探讨不同播期对黄花叶病的形响,1995年秋播,我们在市植保站的指导下,进行了分期播种试验,现将试验结果初报如下。1试验方法三.!试验设计试验在秦南乡商待…  相似文献   
10.
粒黑粉病是杂交制种稻上的主要病害,直接危害谷粒,结实粒数减少,一般发病田块减产5%~10%,收获时病谷破裂散出的黑粉粘附在健谷表面,影响种子质量,降低产值。为寻求防治粒黑粉病的理想药剂,探讨其防治技术,有效减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