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黄艾  吴立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7):1998-2000,2003
从城市天际线的概念、天际线美学讨论了在新时期的城市形象建设中,创造城市天际轮廓线的重要性;并以宁波市三江口滨水核心区为例探讨了城市天际线的设计.  相似文献   
2.
城市滨水区植物景观设计实例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尤其是江南地区,许多城市都有河流从城中或城边穿过,成为城市中一道自然的风景线。然而,伴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由于城市用地紧张,管理不严,建筑物侵占水面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城市的污染,河流水质受到很大影响,失去了其原有的生态效益。在强调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今天,要将城市建设成为“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和“生态城市”,城市滨水区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3.
随着园林工程预算的越来越规范,传统的看图纸量图纸预算模式已远远不能适应规模化、规范化的用户需求和快速变化的市场.在此背景下产生了园林工程预算软件辅助预算的模式.预算软件模式本身的协同性对计算机协同园林工程预算提出了迫切要求,而CAD技术为实现协同预算技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4.
现代园林是为生活在城市中普通的人们设计的,他们生活在城市的各个岗位上,他们是富有人性的个体,他们需要原始、自然、朴素的人间活动。离开了人的活动、离开了人们所需要原始、自然、朴素的活动,离开了现代人们高情感、多样化的人间需求,现代园林设计便失去了意义。文章提出场所或景观不是让人参观、向人展示的,而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在今天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再也不可怀疑或忽视人的行为因素。因此,园林设计中应该根据人性的需求,有效的利用各种园林景观要素创造不同的人性空间;要按照人的需要,设计出一个能使人与人、人和自然亲密接触的环境;要考虑内在的生活者和体验者的需要,去设计符合当地人生活的公共空间;更加充分考虑使用者的需求和行为特征,逐步实现园林设计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5.
加强课程建设是有效落实教学计划,提高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在课程建设中要确立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两者融合的理念,校企共同制定课程标准,课程设计要突出课程总体设计、单元设计与课程考核要求的统一性,制定合理的教学模式与考核方案。只有同步考虑课程模式和教学模式进行课程建设,并构建起课程建设质量保障体系,人才培养的质量才能真正体现。  相似文献   
6.
吴立威 《北方园艺》2012,(8):113-115
生态节约型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求,文章结合德国园林实际,说明了能源与自然资源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地节约水资源;园林绿地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的最大发挥等生态节约型设计理念在德国园林中的应用情况,以期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国内现有的园林建设中。  相似文献   
7.
慈溪市海珠山生态休闲农庄详细规划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立威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2):2652-2653
从农家生活特色入手,重点论述海珠山生态休闲农庄的创意与规划布局,提出家禽竞技,农家体验的理念,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从家禽活动规律、景观序列出发,结合植物造景,创造出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农庄环境,是一个具有创新的实践。  相似文献   
8.
依据规划设计理念、热带兰花生态习性及游览视线,结合乡土植物等,通过营造热带兰花树生、岩生、地生及室内园林景观,构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热带兰花观赏园;因地制宜地塑山叠水、堆积岗阜,营建具有古典韵味的"山水园林"。土方内部平衡与造园材料的乡土化,有效地降低了工程建设成本。  相似文献   
9.
重点论述四窗岩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创意和布局,突出了名胜游览、山水观光、文化休闲的主要功能,通过对核心景观的规划设计,指出四窗岩旅游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是景观规划创意的灵魂。  相似文献   
10.
从空气负离子浓度谈现代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波市溪口镇雪山景区与镇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比较,提出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提高其单位面积上的绿量,适当增加活水景观,人工创造负离子源,认真考虑单位面积的绿量,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现代城镇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