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科学   2篇
  17篇
综合类   40篇
农作物   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3.
不同耕作对白浆土有机质及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长期定位研究方法,探讨了不同耕作处理对白浆土有机质及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长期采用免耕处理有利于白浆土有机质的积累,并以增加稳结态和紧结态腐殖质含量为主,松/紧比值下降较大,Kos值增加;长期采用深松和普翻处理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下降,但Kos值增加幅度小于免耕,松/紧比值增加;不同耕法对土壤FA、HA及HA/FA比值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4.
灌溉方法对保护地土壤有机氮组分及剖面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用Bremner有机氮分组法测定了连续7年采用不同灌溉方法灌溉的保护地土壤各剖面层次有机氮组分含量。结果表明,土壤全氮及有机氮各组分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有机氮各组分占全氮的比例随土层深度增加的变化却无明显规律。用3种灌溉方法灌溉,不同土层间土壤有机氮各组分含量的差异主要存在于0~50 cm土层,50 cm以下差异很小;相同土层,土壤有机态氮含量均以酸解氮为主,且酸解氮中各组分绝对含量和相对含量的大小排列顺序均为,未知态氮>氨态氮>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在0~80 cm土层,土壤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58%~60%之间,只有渗灌处理0~10 cm,10~20 cm及沟灌处理0~10 cm土层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较低,分别为34.21%,50.75%和48.02%;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大多在32%~36%之间。3种灌溉方法相比较,除个别层次外,酸解氮中氨基酸态氮、氨基糖态氮及氨态氮占全氮的比例在各土层中滴灌和渗灌处理均高于沟灌处理,而酸解未知态氮和非酸解氮占全氮的比例则为沟灌处理高于滴灌和渗灌处理。  相似文献   
5.
以哈尔滨市道里区薛家镇建国村20a棚龄的典型保护地土壤为研究对象,种植作物为番茄,研究不同施肥及改良剂措施对保护地土壤pH、电导率、盐分含量及离子组成的影响,并分析了各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测土施肥、优化施肥、施入腐植酸钾和沸石均能提高土壤pH、降低电导率及盐分含量,以优化施肥+腐殖酸钾+沸石效果最佳,其pH、电导率及全盐量与不施化肥处理相差不多,比种植前及农民习惯施肥pH分别提高0.50和0.48个单位;电导率分别降低0.07和0.21mS/cm;全盐量分别降低10.94%和29.84%。该试验设施土壤中阳离子以Ca2+为主,其次为Na+,阴离子以SO24-为主,其次为HCO3-。腐植酸钾降低Ca2+、Na+效果优于沸石;沸石降低K+、HCO3-、Cl-效果优于腐植酸钾,降低SO24-、Mg2+效果与腐植酸钾相当。相关分析表明,设施土壤电导率与全盐量之间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pH与全盐量之间呈显著线性负相关。科学减少肥料用量和合理施用改良剂对于保护地土壤改良及防治盐基离子过量积累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肥料减施及微生物肥料效果,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农民常规施肥(FP)作对照,研究养分专家系统(NE)推荐施肥技术及添加不同微生物肥料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NE推荐施肥技术化肥减量20%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变化不大,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说明农民施肥中肥料用量偏高。添加的3种微生物菌剂(肥)虽然并没有对水稻产量有显著的提高作用,但与农民常规施肥处理相比,NE推荐施肥及NE推荐施肥结合微生物菌肥的4个处理,氮磷肥利用率均显著增加;水稻氮肥利用率平均提高5.93、5.82、6.83和9.73百分点,磷肥利用率提高3.46、3.79、4.33和4.96百分点,钾肥利用率提高12.92、9.11、14.05和17.69百分点,达到减肥不减产,从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水稻高产高效,本试验设置了不同灌溉和氮肥管理模式,在黑龙江省水稻主产区开展田间试验,分析其对水稻产量、效益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常规水肥管理(FP)比较,采用间歇灌溉尿素冲施(SWD1)和间歇灌溉氨水冲施(SWD2)水肥管理措施,水稻分别增产7.6%和11.1%,分别增收21.5%和30.8%;SWD1较FP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4.6,4.2和5.2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提高4.2,10.2和8.0 kg·kg~(-1);SWD2较FP水稻氮、磷、钾肥利用率分别提高6.7、6.3和7.5百分点,农学效率分别提高6.1,14.9和11.7 kg·kg~(-1);SWD1和SWD2较FP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5.1%和34.7%。SWD2较SWD1水稻产量、效益、氮肥利用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3.2%、4.7%、5.6%和7.6%,二者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黑龙江省玉米施用控释尿素的效果及适宜比例,通过两年3点次田间试验,研究相同氮肥用量条件下,不同比例包膜控释尿素(100%、75%、60%、45%、30%)与普通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经济效益及氮肥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控释氮肥施用比例的增加玉米籽粒产量、经济效益及肥料利用率均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与100%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尿素施用比例100%、75%、60%、45%、30%的处理平均增加玉米产量6.5%、13.9%、13.6%、10.4%和7.3%;增加经济效益108、1 686、1 782、1 371、967元·hm-2;氮肥农学效率分别增加3.5、7.5、7.4、5.6和3.9kg·kg-1;氮肥利用率分别增加8.2、14.2、10.5、7.0和3.1百分点。可见,在黑龙江省春玉米生产中,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时,以60%~75%的控释尿素施用比例,玉米增产幅度、效益及氮肥效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土壤有机氮矿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述了土壤氮矿化的研究方法,详述了有机氮矿化的影响因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施肥、耕作、土壤质地、pH、温度、湿度、温度与湿度交互作用等,并提出了土壤有机氮矿化研究应加强的方面。  相似文献   
10.
控释尿素对春玉米产量、氮效率及氮素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控释尿素在春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及土壤氮素平衡状况,在黑龙江省双城、宾县、哈尔滨、肇源地区通过2011-2012年两年四点次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控释期90 d的树脂包膜尿素)混合施用对春玉米产量、氮肥效率(NUE)及土壤氮素盈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与普通尿素一次性基施相比,控释尿素能够提高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ANUE)及氮肥贡献率(FCR)。在相同氮素施用水平下(100%、75%、50%氮肥用量),100%基施控释尿素比100%基施普通尿素各处理玉米产量分别平均增加391、427、291 kg·hm-2;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5.9%、4.9%和5.1%;氮肥农学效率提高2.0、2.6 kg·kg-1和2.6 kg·kg-1;氮肥贡献率增加2.7%、3.1%和2.4%。处理4(普通尿素40%基肥,60%追施)和处理5(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玉米产量、植株吸氮量、氮肥表观利用率、氮农学效率差异不显著。氮素表观亏缺量随着氮肥用量的增加而降低。与100%普通尿素作基肥一次性施入相比,100%控释尿素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量15.0 kg·hm-2;40%普通尿素与60%控释尿素混合一次性基施降低氮素表观损失率23.9 kg·hm-2。可见,普通尿素与控释尿素分别以40%和60%的比例混合施用在黑龙江省玉米生产上是可以推广和借鉴的氮素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