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孙益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13):155-156
从育秧准备、播种落谷、肥水管理,切块移栽等方面介绍了机插稻双膜(塑盘)育秧栽培技术,并提出了其作业流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为机插稻大面积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大树栽植时应选择适当的季节,并做好施工栽植前的准备工作,栽植后从树干支撑、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土壤通气等方面做好大树养护工作,从而确保大树根系尽快恢复,使大树成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农村土地流转的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棉区植棉大户也逐年增多,种植几十、几百亩棉花的农户比比皆是。棉价的提高,增加了农民的植棉效益。但由于目前大面积棉花生产机械化程度低、用工多、管理难度大.在丰收喜悦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忧愁:一是用工难找,工价高。  相似文献   
4.
新坍镇地处射阳西部,西与建湖县接壤,镇内土壤肥沃,耕作层深厚,水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全镇耕地面积7.5万亩(5000 hm2).2010年新坍镇新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核心区西葫芦日光温室栽培面积达800亩(53.3 hm2),由于日光温室长年种植西葫芦,连作障碍逐年加重.为了有效减少连作障碍影响,降低病虫害发生率,近年来积极示范推广"沿海蔬菜集约化高效栽培生产模式集成推广技术"体系,开展了西葫芦—水稻高效茬口模式、病虫害绿色防控、高温闷棚等技术的示范推广,有效减轻了连作障碍、病虫害的发生,改善了土壤养分结构,化肥、农药施用量实现双减,单位产值明显增加,推动了园区种植模式持续改善,效益不断增加,促进本镇蔬菜产业健康安全、高效绿色发展.园区日光温室西葫芦—水稻水旱轮作种植模式示范、推广面积800 亩(53.3 hm2),秋冬季栽植大棚西葫芦, 667 m2产西葫芦10000~11000 kg,市场均价2 元/kg,667 m2产值2.0万~2.2万元;种植优质食味稻南粳9108,667 m2产水稻750 kg,因稻米绿色优质,售价高于市场价,达3元/kg,667 m2产值2250元;年667 m2总产值2.4万元左右,800亩(53.3 hm2)温室(大棚)年总产值达1920万元.按照每2年水旱轮作1次划定种植区,种植的西葫芦几乎没有病害发生,有效解决了连作障碍问题,使农业园区地方特色品种大棚西葫芦种植得到健康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射阳大米"品质与效益不断得以提高,应归功于其绿色优质高效关键种植技术的集成与推广。该技术体系包括遴选优质食味水稻新品种、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技术、上毡下钵穴盘培育壮秧技术、科学高效高密度机插秧技术、肥药双减大田管理技术以及大力度推广多种稻田复合种养模式等,从而确保"射阳大米"的绿色品质,进一步提升其品牌知名度。  相似文献   
6.
园林绿化是城市发展中最重要的建设内容,园林绿化保证了城市环境的清新自然,同时对改善城市生活环境,保证城市绿化指标,增加城市文化氛围都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城市的的园林绿化体系中,苗木所占的比重非常大,有着极其重要的管理意义,掌握好苗木的管理对与城市整体的绿化结构和未来规划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尝试着在对于园林绿化的管理现状上,作出一点有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孙益梅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76-77,79
结合射阳县实际情况,介绍了适合该地区的冬春季高效种植模式,包括麦田冬季立体套种模式、棚室蔬菜高效栽培模式、棉田立体套种模式等,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射阳县新坍镇与建湖县接壤,属于稻麦主产区,常年稻麦种植面积7万亩左右。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流转、规模种植越来越明显,新坍镇50亩以上规模种植面积有3.5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50%。规模种植户由于种植面积大,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后能否适期移栽播种,直接影响粮食产量、效益和生产安全。自2015年开始,全镇大面积推广稻麦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及高产综合配套技术集成运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