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1篇
  3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辣椒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育及脯氨酸等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对辣椒雄性不育系9601-A和保持系9601-B的小孢子发育过程及其脯氨酸、可溶性蛋白、粗蛋白的含量和过氧化物酶、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进行了观察和测定。结果表明,9601-A的雄性败育发生在减数分裂末期Ⅱ阶段,导致败育的主要原因是花药绒毡层细胞的高度液泡化,致使小孢子在发育过程中得不到正常的营养供给而死亡;不育系花药可溶性蛋白和粗蛋白(总蛋白)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保持系,而过氧化物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则高于其保持系。  相似文献   
2.
小粒蔬菜种子丸粒化研究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粒蔬菜种子的丸粒化是一种种子加工技术,它通过粘合剂的粘和作用,将生长调节剂、营养元素和对种子无毒副作用的辅助填料粘附在种子表面,使种子形状和大小由不规则、微小转为大小均一、规则的小球体。本文概述了种子丸粒化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作用机制以及种子丸衣剂的粘合剂、辅助填料和引入生物制剂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坡面细沟侵蚀演变过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作为黄土高原地区沟头溯源侵蚀和水流汇集发源地的梁峁坡面,在强降雨下其产流产沙对沟缘线以下坡面及沟道侵蚀有着重大影响。该研究根据野外实地考查构建5°~35°变坡段实体模型,进行6场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试验,并借助基于三维重建技术的PhotoScan软件获取坡面DEM,将其侵蚀演化过程进行图形化、数字化,定性定量揭示其侵蚀形态演变特征。研究表明:1)梁峁坡面细沟侵蚀历经4个阶段:面蚀阶段,即产生一系列呈串珠状分布的侵蚀跌坑,宽度5~9 cm,深度1~4 cm;细沟形成阶段,由面蚀所产生的微小跌坑在径流作用下长、宽、深均不断增大,最大分别达到266、7.6、13.8cm;细沟网形成阶段,细沟出现分叉及联通,有明显流路;小切沟形成阶段,伴随沟壁崩塌、沟壁加宽和沟底下切,最大沟长及最大沟深较细沟形成时增大3倍以上。2)对比次降雨过程基于三维建模所计算侵蚀量与实测侵蚀量,第1场降雨试验因地表疏松颗粒较多导致实测侵蚀量比建模计算侵蚀量大而引起较大偏差(20.82%),其他场次偏差均在10%左右或以下,总体来说,该技术可以较好地应用于侵蚀发育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实现侵蚀演变关键过程图形化、数字化,有助于人们定性、定量了解和认识梁峁坡面侵蚀过程,且对于创新侵蚀过程研究方法亦具有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大荚型抗锈菜豆新品种选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极早熟品种春丰四号和抗锈病品种鉴 - 7配制并选育而成的菜豆新品系 5 - 4 - 2 - 4、6 - 1- 8- 1、6 - 1- 2 - 1,株高 30 0 cm,第一花节位 3~ 5节 ,荚形扁圆 ,荚长 2 2~2 5 cm,最长荚可达 30 cm。中早熟类型 ,优质 ,抗锈病。该品系在天津地区种植适应性很强 ,可以春秋双季栽培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ponensis Wals.)的染色标记技术和不育成虫在田间的扩散规律。将Sudan Blue 670(Ⅱ)染料加入到桃小食心虫幼虫的人工饲料内染色标记桃小食心虫,试验结果表明:染料浓度500ppm是较适宜的剂量,不仅使其幼虫、蛹、成虫及F_1代卵均匀染上蓝色,而且使精苞也染上浅蓝色,对桃小食心虫也无不良影响。采用释放染色标记虫及性诱剂诱捕技术研究桃小食心虫不育成虫的田间扩散规律,结果表明:不育虫在果园内的运动方向是随机的,80%集中在距释放点100米为半径的环域内,最远距释放中心225米,扩散密度与扩散距离有明显的回归关系,符合模型N=-0.67+402.45/X。  相似文献   
6.
地膜在土壤中的残留量对茄子生育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3年连续试验表明:盆栽试验6~48kg/667m~2的地膜残留量对茄子株高、茎粗和叶面积基本无影响。对根系增长量的影响大于地上部,随着残留量的增加"根冠比"值有上升趋势但未达显著水平。对氮、磷、钾吸收的影响仅在P_2O_5上有差别。田间试验表明:残留量在3~96kg/667m~2范围内不论早期产量、总产量还是采收果数仅差0.9%~1.5%。  相似文献   
7.
耐热大白菜品比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个大白菜品种,其中6个来自亚洲蔬菜研究发展中心(AVRDC),2个来自天津,在天津市蔬菜研究所进行了品比试验。试验从1997年7月10日开始,9月20日结束。8个品种在耐热性、产量和园艺性状等方面均表现出显著差异。其中#62、#85-202和津白45在高产性、早熟性和耐热性方面表现最为突出,是值得在天津地区夏季推广应用的耐热大白菜优良品种。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在十字花科蔬菜上研究较多的7种细胞质雄性不育(CMS)类型的起源、特点,并从细胞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等水平上对CMS的机理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黄土高原地区鱼鳞坑坡面侵蚀演化过程及水力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明确鱼鳞坑坡面抗侵蚀演化过程及其水流水力学特性,采用间歇性人工模拟降雨实验,对鱼鳞坑坡面水流水力学特性以及阻力规律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鱼鳞坑坡面侵蚀演化过程表现为:雨滴溅蚀—片蚀—股流冲刷—跌坑—细沟侵蚀—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崩塌。(2)随着降雨历时的增加,由于鱼鳞坑的层层拦截与蓄满,其下方的坡面径流流速、水深均呈波动式增长趋势,坑内出现旋涡,坡面径流呈现断续股流。降雨累积历时为58 min左右,总降雨量达到87 mm时,鱼鳞坑侵蚀量急剧增加,拦蓄径流作用失效。(3)五场降雨过程中,上坡和中坡水流流态为层流,下坡由于鱼鳞坑蓄满后径流出现波动,水流流态由层流变为紊流且时而为缓流时而为急流。(4)鱼鳞坑坡面水流阻力来源于降雨阻力、颗粒阻力、形态阻力叠加,在整个降雨过程中阻力总和呈下降趋势;其中,受地形高低起伏、地表糙度的影响,形态阻力一直居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耐热大白菜品种对霜霉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大白菜在我国和亚洲一些国家是最重要的蔬菜之一。作为国际性蔬菜专门研究机构的亚洲蔬菜研究与发展中心,经过多年努力,成功地发现了大白菜耐热基因,并培育出一系列耐热大白菜品种。为了补充夏淡季蔬菜市场供应的不足,我国从1986年开始先后引进了其中的一些耐热品种。这些品种有的直接在生产上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而有些则是作为耐热亲本用来培育适合本地消费习惯的耐热新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