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2篇
园艺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植物SnRK2基因在逆境应答和ABA信号转导及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功能。但是有关黄瓜(cucumis satovus L.)SnRK2全基因组水平的研究鲜见报道。本文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从黄瓜基因组中鉴定出9个SnRK2基因,并对这些基因的染色体分布、内含子-外显子结构、系统进化、顺式调控元件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黄瓜的SnRK2基因不均匀地的分布在基因组中,它们的外显子多数为9,编码区序列长度在909-1140bp之间。它们在遗传上分为3个不同的类群,预测编码的蛋白都具有激酶的典型结构。而且,在SnRK2基因上游调控序列中都含有多个不同激素和逆境应答顺式元件,预示它们在逆境应答和激素信号转导过程中具有一定功能。本文为进一步研究黄瓜SnRK2基因在逆境和激素应答中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黄瓜叶面积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叶面积差异极显著的黄瓜小叶自交系‘SJ57-h’和大叶自交‘系SJ11-1’配制成的P1、P2、F1、F2、B1、B2等6个世代为材料,应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结合春秋两季的试验数据,研究了叶面积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春季和秋季叶面积的最适遗传模型均为E-0模型,即叶面积由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且均具有大叶亲本优势,即叶面积大小更趋近于大叶亲本。春季,B1、B2和F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75.1%、26.59%和61.19%,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36%、55.41%和21.39%,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5.03%、73.79%和39.01%;秋季B1、B2和F2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力分别为80.16%、34.82%和86.59%,多基因遗传力分别为0、49.18%和0,环境方差占表型方差的比例分别为20.43%、65.48%和13.51%,表明黄瓜叶面积主要受两对主基因控制,B2世代受环境影响较大,B1、F2世代主基因选择率较高,B2世代多基因选择率较高,应该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3.
为了明确黄瓜(Cucumis sativus)节间长性状的遗传模型与基因的作用方式,并估测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效应与遗传率,利用短节自交系SJ57-h为P1和长节自交系SJ11-1为P2构建6世代遗传群体,在春秋两季种植,采用主+多基因遗传分析方法,开展节间长性状的遗传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两季节间长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D-0模型),且均偏向长节间亲本优势,长短更趋近于SJ11-1亲本。春季B_1、B_2、F_2三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5%、36.2%和56.3%,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0.6%、17.1%和0.6%,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比例平均为40.2%;秋季B_1、B_2、F_2三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68.5%、40.5%、65.1%,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1.2%、40.6%和5.4%;环境变异平均值占表型变异的比例为26.3%。表明黄瓜节间长受一对主基因控制,主基因在B_1、F_2世代选择效率高,B_2世代加强多基因的选择,该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节间长性状适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本研究为黄瓜的株型改良育种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白籽插接商品种苗的推广应用改变了山东设施黄瓜的栽培模式,将传统的越冬长季节栽培变为秋冬茬和早春茬连茬栽培,大大降低了长季节栽培过程中促控结合的管理难度,生产的黄瓜具有果皮油亮、品质优良、丰产抗逆、畅销度好、增效显著的优势。嫁接技术作为设施黄瓜栽培的主要配套技术在山东被广泛应用。近几年随着山东工厂集约化育苗的兴起,黄瓜嫁接方法从传统靠接方式转变为插接方式,砧木品种白籽南瓜替代了传统的黑籽南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