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2篇
农学   3篇
  1篇
综合类   8篇
畜牧兽医   3篇
园艺   1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6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Y)侵染性克隆接种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YEP1和YEP2培养基培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侵染性克隆pBinPLUS-1.7A+2β,并用固体菌落、液体菌菌液浓度OD600≈0.6、液体菌菌液浓度OD600≈1.0对感病番茄品种MM、中蔬4号、98-B1在4~6叶苗期进行接种处理。结果显示,2种液体培养基的液体菌菌液浓度为OD600≈0.6时接种处理发病率较高,并初步确立了无TY发病地区侵染性克隆接种鉴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居住区作为城市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要以地域特色为根基,结合现代表现手法,设计出宜居生态文化圈,这不仅是居住区景观设计出发点和归宿,也是地域文化传承与延续的必然。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很多城市中原本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景观正逐渐消失,“千城一面”的现象日益严重。本文将从构成要素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为地域性居住景观的塑造提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黄秋葵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品种选择、整地施肥、播种育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方面介绍了黄秋葵的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朊蛋白基因PRNP作为朊蛋白基因家族的一员,其编码的异常朊蛋白(prion)导致传染性海绵样脑病(TSEs)的发生。PRNP基因在定位、结构、表达和编码产物上与朊蛋白基因家族其他3个基因(PRND,PRNT和SPRN)存在很多相似之处,且该基因家族在不同种属之间十分保守,朊蛋白基因家族因此被称为"朊蛋白基因复合体"(prion gene complex)。已有资料表明,朊蛋白基因家族除了与TSEs的发生密切相关,其还对畜牧生产和兽医预防有着重要影响。论文介绍了朊蛋白基因家族的4个基因及其编码产物,而后依次阐述了该基因家族对畜牧生产的影响以及在兽医预防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畜牧生产和兽医预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陇红杂2号’是以991216为母本,991735为父本组配的中晚熟加工番茄一代杂种,高抗病毒病,抗叶霉病,耐早疫病。果实大红色,长圆形,平均单果质量93.3 g,总产量95.4 t · hm-2,可溶性固形物含量5.22%,番茄红素含量140.0 mg · kg-1,适宜甘肃、内蒙、新疆等加工番茄主产区栽培。  相似文献   
6.
对番茄单性结实资源、评价鉴定方法、子房内源激素水平、分子机制及新品种选育等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尤其对近几年分子水平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评述,对今后这一领域的研究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采用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法,研究了大白菜心叶在低钙条件下的抗性及症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心叶在离体条件下斑点和枯边均呈正态分布,并且二者的发生无相关性,材料抗性的评价应综合斑点和枯边两个症状。干烧心的始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缘和叶柄,症状主要表现为斑点和枯边,水渍只有50%的材料表现,心叶的症状表现与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采用离体叶片溶液扦插鉴定法,研究了大白菜心叶在低钙条件下的抗性及症状表现特征。结果表明心叶在离体条件下斑点和枯边均呈正态分布,并且二者的发生无相关性,材料抗性的评价应综合斑点和枯边两个症状。干烧心的始发病部位主要在叶缘和叶柄,症状主要表现为斑点和枯边,水渍只有50%的材料表现,心叶的症状表现与品种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番茄的不育类型包括部位不育(长花柱,亦称L型不育)、功能不育、雄蕊退化和花粉败育等4种类型。其中,部位不育型的形态表现是花器正常,只是花柱长度高出药筒,雄蕊发育正常。本文对番茄长花柱型雄性不育性状的温度敏感性、生理生化、遗传特性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日照气候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郑礼新  张少丽  石顺吉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12066-12069
利用厦门市两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日照现测资料,对厦门市目照时数的年、季、月变化特征进行全面分析。结果表明,近55年来厦门市年、季、月日照时数均呈减少的变化趋势,主城区比郊区明显;春夏季比秋冬减少明显,其中夏季为四季中日照时数减少最明显的季节,冬季日照时数减少最慢;从各月来看,主城区8月、郊区7月日照时数减少最快;日照时数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明显的突变现象。另外,对影响日照时数的云量、雾日、轻雾日、霾日等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进行分析,找出与厦门市日照时数变化相关的主要影响因子。结果表明,低云云量的增加以及雾、轻雾、霾等影响日照时数的天气现象日数的增多,是造成厦门市主城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而郊区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轻雾和霾天气日数的增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