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经2013~2016年观察华中农业大学柿圃中现存柿及其近缘柿属植物早花现象发现,不同柿属植物的不同繁殖体有不同的早花现象。四倍体的德阳柿播种的实生苗当年便能开花;鄂柿1号×太秋F1单株通过胚抢救获得的无根试管苗嫩枝高接于成年君迁子上1年后部分单株着生雄花,2年后部分单株着生雌花。不同营养繁殖体形成花芽的时限表现不同:恭城水柿、西早生、阳丰、太秋、禅寺丸、华柿1号等品种,成年君迁子、部分华柿1号×罗田甜柿F1单株均有多年生骨干枝的萌蘖枝开花现象;恭城水柿休眠枝春季高接后当年抽生二次枝,秋季开花坐果;而恭城水柿以茎段外植体经连续继代培养约20代,始见花芽结构但未见开花。  相似文献   
2.
柿(Diospyros kaki Thunb.)起源中国,按其花性表现可分为雌株、雄株、雌雄同株和三全同株等类型。笔者对柿及其部分近缘植物的性别类型、花芽分化类型及特点、性别决定细胞学及分子机制、雌雄性别遗传规律及与雄性性别连锁的分子标记等研究进展进行扼要总结。此外,还对原产我国中部大别山区的完全雄性柿种质的起源及其利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柿性别调控机制研究以及完全甜柿遗传改良中的亲本选育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试验建立并优化了柿属植物的iPBS(inter Primer Band Site)标记PCR反应体系。最佳反应体系为1xEs Taq MasterMix,60ng DNA模板,10μmol/L终引物浓度,总体积12μL。共筛选出18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基于iPBS标记的UPGMA分析结果与前人一致,iPBS标记更简单、经济,可用于柿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评价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4.
柿(Diospyros kaki Thunb.)常见的砧木有君迁子(D. lotus L.)、浙江柿(D. glaucifolia Met.)、油柿(D. oleifera Cheng)及本砧,其遗传关系尚不完全清楚。以20份柿属砧木资源和5份栽培柿品种及1份金枣柿种质为试材,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分析供试材料之间的亲缘关系。SRAP扩增结果表明:(1)筛选出9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13条清晰、可重复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11条,多态性比例分别为98.23%;(2)UPGMA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两份本砧种质‘小果甜柿’和‘牛眼柿’与5份柿栽培品种聚类较近,台湾鸟柿与浙江柿、油柿及金枣聚类成组,而与其他君迁子类型的遗传关系相对较远。以上结果表明,柿砧木遗传多样性丰富,有望进一步从中挖掘新的种质类型。  相似文献   
5.
试验建立并优化了柿属植物的iPBS(inter Primer Band Site)标记PCR反应体系。最佳反应体系为1x Es Taq MasterMix,60 ng DNA模板,10 μmol/l终引物浓度,总体积12 μL。共筛选出18个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基于iPBS标记的UPGMA分析结果与前人一致,iPBS标记更简单、经济,可以用于柿属植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评价和种质鉴定。  相似文献   
6.
DlSx-AF4S标记在柿及其杂交后代性别鉴定中的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柿(Diospyros kaki Thunb.)优良品种一般仅开雌花且单性结实能力强,早期剔除雄性后代是提高育种效率的重要措施。在柿的近缘种君迁子(D. lotus L.)中已经筛选出一个与雄性性状紧密连锁的DlSx-AF4S标记,但其在包括栽培柿及其杂交后代性别鉴定中的有效性尚不完全明确。利用该标记对268份相关试材进行性别鉴定,并与其花性观察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1)116份柿(D. kaki)种质中除‘罗田甜柿’、‘兴义水柿’、‘甘百目’、‘商城冬柿’外,其余112份试材的DlSx-AF4S标记鉴定结果与其田间性别表现一致,鉴别率96.6%;(2)11个柿(D. kaki)杂交组合共118份F1代中有51份进入成花状态,DlSx-AF4S标记检测与已知花性的46份试材一致,鉴别率90.2%;(3)DlSx-AF4S标记在‘华柿1号’ב罗田甜柿’F1代中呈现近1︰1分离;(4)DlSx-AF4S标记在柿和君迁子之外的其他供试柿属植物中也表现出良好的通用性。以上结果表明,DlSx-AF4S标记可用于柿及其杂交后代雄性性别的早期鉴定。  相似文献   
7.
君迁子(Diospyros lotus L.)是中国栽培柿(D.kaki Thunb.)的主要砧木,其适应性和繁殖能力强,表型变异丰富,存在多个变种和近缘种,在国内广泛分布。目前,有关君迁子居群的取样策略尚不完全清楚。试验以1个野生君迁子自然居群(40个单株)和8个外类群种质为试材,利用SRAP和IRAP标记技术分析其居群取样策略。结果表明,20对SRAP引物扩增出188条谱带,多态性比例为94.68%;9条IRAP引物共扩增出102条谱带,多态性比率为95.10%。UPGMA聚类分析表明,君迁子居群分别与柿和浙江柿(D.glaucifolia L.)独立成组。供试君迁子居群遗传多样性信息参数随取样梯度的增加(5~35个单株)而增加。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在取样梯度为20个单株时达到总体的95%以上,Shannon信息指数(I)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L)在取样梯度为25个单株时分别达到总体的95%以上,随着取样梯度的进一步增加,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位点百分率数值趋稳。综上所述,基于遗传多样性信息参数(H、I、PPL)的居群取样单株数量建议为20~25个单株。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