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8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8篇
林业   36篇
农学   7篇
基础科学   15篇
  84篇
综合类   59篇
水产渔业   2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4篇
植物保护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植物雌激素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植物雌激素(phvtoestrogen)是指存在于豆类、谷类、水果、蔬菜等多种植物中的一类天然生物活性物质,这种活性物质既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也具有抗雌激素样作用。植物雌激素根据体内雌激素浓度高低、受体数目、结合程度以及本身的剂量,表现出对内源雌激素活性的促进或拮抗作用。在动物机体中,当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出现很多家庭农场。本文主要介绍了科学合理地进行家庭农场的经营,促进农场的效益的提高,人们收入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不同坡位植被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形和土壤是影响植被群落的重要因素,植被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含量随地形而变化。以吴起县枣庄沟小流域为研究区,采用样方法对不同坡位草地植被群落进行了植被调查,采集0—20cm的表层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研究不同坡位上植被群落与土壤养分变化关系,以期了解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形对植被恢复的影响机制,为当地生态恢复提供科学依据与指导。结果表明:不同坡位上草地植被群落物种多样性、丰富度及地上生物量虽无显著差异,但各项指标均表现出坡下>坡中>坡上的趋势,这与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趋势相同。其中坡下位置各项土壤养分含量均为最大,植被生长状况最好;而沟坡位置土壤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均为最低。植被生长状况与土壤养分在不同地形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2017年7月25日20时至26日8时,陕西榆林市11个县区遭遇特大暴雨侵袭,我们于当年10月对位于暴雨中心的岔巴沟流域的梯田损毁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首先通过室内Google Earth近实时影像结合GIS绘图在流域内确定梯田位置和数量,根据修建时间、利用和植被类型将这些梯田分类。在流域内空间分布均匀地选择不同类型典型梯田并进行野外实地测量,统计各类型梯田的损毁情况、损毁形式并估算各类型梯田的土壤侵蚀模数及其流域平均侵蚀模数。结果表明:岔巴沟流域梯田以≤ 4 hm2规模为主,梯田数量上占91.4%,面积上占了50.7%。暴雨造成梯田的损毁形式以田埂表层结皮脱落、田埂滑塌崩塌、田埂冲毁、田面陷穴穿洞为主,有人为干扰时会产生更加剧烈的后果。暴雨造成的梯田损毁侵蚀坑大部分为深度0~0.5 m的侵蚀。老梯田农地、老梯田乔木和老梯田草地侵蚀坑发生频率远远多于新机修梯田,保持在20~36处/100 m。新机修梯田的侵蚀测坑发生频次少,为5处/100 m,但深度可达4.8 m,后果严重。不同类型梯田损毁产生侵蚀模数差异较大,老梯田农地、老梯田草地和老梯田乔木的侵蚀模数为34 000~37 000 t/km2,新机修梯田为19 404.3 t/km2,老梯田灌木侵蚀模数最低,为5 958.4 t/km2。流域内梯田平均侵蚀模数为30 733.4 t/km2。通过本次调查,掌握不同类型梯田在极端暴雨条件下的损毁情况,为黄土高原梯田保护及修复提供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水沙变化特征及趋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为治理黄河泥沙的重点核心地区.根据1960-1999年黄土高原粗泥沙集中来源区皇甫川、孤山川I、窟野河,秃尾河和佳芦河径流及输沙资料,以流域为单元,分析了区内各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区内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年际、年内变化较大.在季节上,除秃尾河径流量集中期为6月份外,其余4条流域径流量的集中期均为8月份;5条流域输沙量的集中期均为8月份.各流域径流量、输沙量的突变时间均在20世纪70年代,说明各流域水沙量呈现减少的趋势,尤以20世纪90年代减少最明显.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是影响该区内各流域水沙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日雨量的长武县53年来降雨量及侵蚀力演变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长武县1957—2009年日雨量数据,对该地区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不同时间尺度变化趋势及其协同性进行系统分析,为该区水土流失治理及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支持。结果表明:(1)长武县53a来多年平均降雨量577.8mm,侵蚀性降雨量340.7mm,降雨侵蚀力1 691.2(MJ.mm)/(hm2.h)。3要素变异系数、集中程度逐渐增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2.5%,34.4%,43.2%。分别有76.1%,83.4%和85.8%的量集中于夏、秋两季,53.2%,65.5%,70.1%的量集中于7—9月。(2)53a来年降雨量和年侵蚀性降雨均呈不显著减少趋势,受极端降雨事件发生次数增多的影响,降雨侵蚀力呈不显著增加趋势。季节间的变化格局类似,夏、秋两季均呈不显著的增、减趋势,春、冬两季均呈显著减、增趋势。4月、6月呈显著的减、增趋势。(3)对全年降雨量、侵蚀性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年际变化的贡献程度,季节尺度上均受夏、秋两季尤其夏季影响较大,月尺度上则以7—9月尤其8月影响较大。影响程度在3要素间逐渐增强。53a来3要素的演变特征既有差异,又有巨大协同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在含Cd 10 mg/kg、Pb 2 000 mg/kg及其复合污染土壤上采用不同施肥调控措施对雪里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施肥调控措施能显著提高雪里蕻产量,有机肥提高效果与其施用量和施用方法有关;施用包膜柠檬酸和磷肥能显著降低蔬菜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污染会抑制根系活力,Pb的抑制作用较Cd更大。雪里蕻体内蛋白质含量随其生长呈增加趋势,其变化与有机肥的施用量有关,而与施用方式无关。高剂量有机追肥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单一污染时雪里蕻体内的CAT活性(P<0.05),与其施用方式有关;包膜柠檬酸和增磷处理均能显著提高复合污染土壤植株的POD活性(P<0.05)。施用有机肥可以提高雪里蕻叶绿素含量,且酶活性高时叶绿素含量也相应较高。  相似文献   
8.
油田现用离心输油泵的轴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研究设计了一种异形浮动螺旋动力密封装置.采用独特的锥形分段浮动螺旋、摩擦环式停车密封结构,综合了机械密封和动力密封的优点,使其能够自动调整密封压力、自动补偿螺旋摩损、自适应泵轴窜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被密封介质压力介于0.09~0.21 MPa时,泄漏量不大于0.015 L/min,温升小于67 ℃,工作过程中不会引起被密封介质的汽化,能满足输送一般液体介质密封的要求;当工作介质压力发生变化时,密封压力能够随之变化,密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10.
木麻黄苗期施肥和密度的田间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田间按正交设计方案,进行木麻黄苗期氮、磷、钾施肥试验,并安排了木麻黄苗木五种不同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合理配施氮、磷、钾肥能提高苗木生长量,最佳施肥组合为氮300kg/hm2、磷900kg/hm2、钾150kg/hm2;适当增大苗木株行距有利于苗高、地径的生长;在一定密度限度(150000株/hm2)下,苗木生物量随密度提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