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2篇
林业   7篇
农学   32篇
基础科学   12篇
  14篇
综合类   190篇
农作物   33篇
水产渔业   4篇
畜牧兽医   55篇
园艺   116篇
植物保护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饮茶的传统,这种饮茶风气在唐朝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同,喝茶的人变多,仅仅在家中喝茶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饮茶需求,因此各式各样的茶馆在唐朝逐渐开始兴起,而这种风潮到了宋代愈演愈烈,小小的茶馆也逐渐演变成了高大的茶楼,这些茶楼虽然早已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但是茶楼的装饰文化却一代又一代地流传了下来。近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西方文化不断的涌入我国,虽然有着十分好的一面,例如让我们能够借鉴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但是也有坏的一面,那就是西方文化的入侵让我国的传统文化一点点被侵蚀,如今我国许多的茶楼装饰设计都开始采用西方现代化风格,这样有悖于源远流长的茶楼装饰设计文化,也有悖于茶文化元素的传播。本文通过探究在茶楼装饰中探寻茶文化元素的传承与再开发,以期为我国传统茶楼与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人们都知道阿斯匹林是医学上的常用药物,但很少有人知道它在农业中还有许多增产增收的妙用.  相似文献   
3.
番茄TMV、叶霉病、枯萎病苗期多抗性鉴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番茄苗期单一接种和复合接种都能准确地反映出品种的抗病性,对生产上常见的番茄叶霉病、TMV、枯萎病的最佳鉴定方法如下:2片真叶接种TMV,采用摩擦法接种,接种量为1 g病叶加0.01 Mph7.0的磷酸缓冲液或蒸馏水10 ml(毫升),接种后第3 d(天)复接一次,接种后20 d(天)调查病情:3片真叶接种叶霉病,采用喷雾法接种,接种量106个孢子/ml(毫升),接种后18 d(天)调查病情:4片真叶接种枯萎病,采用灌根法接种,接种量107个孢子/ml(毫升),接种后21 d(天)调查病情.  相似文献   
4.
 以“坝选3号”胡麻为材料,研究了不施磷、低磷、中磷和高磷4 个不同施磷(P)水平(0,35,70 和105kg/hm)对胡麻植株中磷素累积、转运、分配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磷、中磷和高磷水平时,胡麻各器官不同生育阶段磷素养分吸收和累积量的基本趋势一致,但其变化量与施磷量有极大关系。胡麻地上茎、叶、非籽粒和籽粒中,磷素的日增量增幅因器官而异;胡麻只有叶片中有磷素转移,中磷处理比低磷和高磷处理磷转移量增加54.93%~73.83%和8.19%~10.00%(P<0.05),籽粒中20.46%~35.93% 的磷素是靠叶片转运而来。胡麻植株磷素累积主要在生殖生长阶段,占整个生育期总累积量的79.02%~92.17%。施磷(P)量为70kg/hm时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最高,分别为20.22%~20.53%和7.30~7.44kg/kg。胡麻产量随施磷量增加而增加,增幅最高达28.96%~31.46%。结合产量与磷肥表观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本实验区同等肥力土壤条件下,以施磷(P)量为70kg/hm(中磷)为宜。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杧果科学研究在人才培养与团队建设、硬件平台、基础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等方面均取得了重要进展,有力支撑了我国杧果产业的创建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在概述世界和我国杧果地位、分布、规模的基础上,从科学研究发展历程、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土壤与肥水管理、耕作模式与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控、采后贮运保鲜、产业经济等方面全面梳理了我国杧果研究取得的成就,分析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研究大蒜素对番茄生产上叶霉菌主流生理小种1.2.3.4以及2014年新发现生理小种2.5、2.4.5和1.2.3.4.9的抑制作用,为开发安全、高效的植物源农药奠定基础。首先制备大蒜素抽提母液,采用定硫法对其中的大蒜素进行定量测定,发现当溶液中滴加4 m L浓硝酸、溶液p H值为2.0时能够更为准确地测得大蒜素的含量,试验测得大蒜素含量为0.52%。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大蒜素对4个叶霉菌生理小种菌丝生长、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离体叶片上的病害预防试验以及苗期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当大蒜素剂量25μL/m L时,其对叶霉菌生理小种菌丝生长的抑制活性较高,其中对1.2.3.4的抑制率最高,对1.2.3.4.9的抑制率最低,对其他2个生理小种的抑制率差异不显著。当大蒜素剂量7.5μL/m L时,其对4个生理小种孢子萌发的抑制效应存在差异,其中对1.2.3.4.9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低,对1.2.3.4的孢子萌发抑制率最高。当大蒜素剂量为125μL/m L时,其对叶霉菌4个生理小种在离体叶片上的预防效果均超过95%。苗期药效试验表明,在相等剂量下,大蒜素对叶霉菌的防治效果高于多菌灵和甲基托布津,说明大蒜素是一种可以替代化学药剂防治叶霉病的有效抑菌物质。  相似文献   
7.
以耐裂果的加工番茄‘14803’和易裂果的栽培番茄‘14633’为试材,将二者杂交得到F_1代,F_1自交得到F2,研究了F_2子代的裂果相关性及QTL定位,以期为近一步培育耐裂果、品质优良的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番茄果实抗裂指数与果实纵径、果形指数、果肩果皮韧度、果腹果皮韧度4个指标呈显著正相关。通过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对F_2群体进行QTL定位及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找到了27个与番茄果质量、果形指数、果皮韧度等相关的QTLs,5个抗裂指数相关的QTLs。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黑斑病严重影响芒果产量和商品质量, 是芒果生产上的重要生物灾害之一。该病由野油菜黄单胞菌芒果致病变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mangiferaeindicae)引起,几乎遍布热带亚热带芒果产区,常造成严重经济损失。本文主要综述了芒果细菌性黑斑病的症状、分布与危害、发生规律、防治方法、病原及其遗传多样性和检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该病的进一步研究及有效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东农725"是以‘05HN13’为母本,以‘05HN11’为父本配制的一代杂种,早熟性好,果实整齐度好,硬度大,耐贮运,货架期长;抗病性强,高抗ToMV、叶霉病、枯萎病和黄萎病,果实黄色,长椭圆形,平均单果重80~90g,坐果率高,每穗果达6~10个,果实整齐度高,果肉厚,硬度大,商品性好。大棚栽培每667m2产量达10 000kg以上,适合黑龙江地区保护地栽培。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通过以下各方面对电气设备及其接地装置的运行维护进行了探讨,与同行们进行交流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