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农学   3篇
综合类   49篇
农作物   2篇
园艺   7篇
植物保护   2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以omp 基因为靶标的常规PCR、LAMP 检测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和实 时荧光定量PCR 方法在实际检测中对柑橘黄龙病的检测效果,比较了3 种检测方法对柑橘黄龙病菌omp 基因检测 的灵敏度,并运用3 种检测方法对采自广东省田间11 个本地柑橘品种上疑似感染黄龙病的多个病样进行实际检 测。结果显示院3 种检测方法的灵敏度有所不同,依次为常规PCR相似文献   
2.
香蕉黑星病是香蕉的重要病害,在华南蕉区可周年广泛发生,严重危害蕉叶和蕉果.2003~2004年采用新型杀菌剂50%翠贝千悬浮剂对香蕉黑星病菌进行毒力测定、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50%翠贝干悬浮剂对香蕉黑星病菌有良好的抑制作用,防治香蕉黑星病效果优良,安全性高;施药3次后20天,50%翠贝干悬浮剂2000倍的防治效果达到80.01%,显著优于对照药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的防效,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是姜科(Zingiberaceae)姜属(Zingiber Adans)多年生宿根植物,原产印度、马来西亚一带,我国台湾省有野生种。其根状肉质茎营养丰富,是集菜用、调味、食品加工原料和药用于一体的多用途经济作物,具有较高的商品价值和经济价值。生姜喜温暖阴湿,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地区广为栽培。近年来,生姜畅销国内外市场,价格高。因此,发展生姜种植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将华南丘陵山地幼龄果园间种生姜无公害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明确引起广东省肇庆市高要区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种类并筛选出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的药剂,采用组织分离法对铁皇冠炭疽病病原菌进行了分离纯化;结合形态学观察、多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及柯赫氏法则对该病原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同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选用42.4%唑醚氟酰胺WG、75%肟菌·戊唑醇WG、35%400g/L氟菌·戊唑醇SC、325 g/L苯甲·嘧菌酯SC、60%唑醚·代森联WG、10%苯醚甲环唑WG对该炭疽菌的室内毒力进行测定。结果显示,引起铁皇冠炭疽病的病原菌为果生炭疽菌(Colletotrichum fructicola),供试的6种杀菌剂对C. fructicola的菌丝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的抑制活性最强,其次为325 g/L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戊唑醇水分散粒剂,以上3种杀菌剂均可推荐为田间防控药剂。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复配药剂37%多菌灵·氟硅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贡柑炭疽病的效果及其对贡柑的安全性,连续两年进行了37%多菌灵·氟硅唑可湿性粉剂防治贡柑炭疽病的田间药效试验。试验结果表明,37%多菌灵·氟硅唑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用量148、185和246.7 mg/L对贡柑炭疽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施药3次后10 d调查,2014年的防治效果分别为71.90%、79.48%和90.16%,2015年分别为65.09%、76.18%和87.36%,该药剂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广东不同地区柑橘黄龙病菌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不同基因型的黄龙病菌可能具有不同的致病模式,为了探明广东省不同基因型黄龙病菌的分布特点,为该病害的流行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本研究利用PCR-RFLP的方法研究了广东省柑橘产区7个市县黄龙病菌外膜蛋白(outer membrane protein, OMP)基因的遗传多样性,并对各地黄龙病菌的omp基因进行克隆测序,构建了系统发育树。采用4种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各地区的柑橘黄龙病菌omp基因分别产生了不同的RFLP指纹图谱,每种限制性内切酶均产生了2种类型的酶切谱带;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广东地区的柑橘黄龙病菌属于韧皮部杆菌亚洲种,且亲缘关系非常近。广东地区黄龙病菌在omp基因水平上未见显著差异,未发现其他优势种类。  相似文献   
7.
对我国荔枝产区杀菌剂在防治荔枝霜疫霉病和炭疽病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归类总结,指出荔枝病害防治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列出了防治这两种主要病害的新杀菌剂及使用方法,为果农正确用药、安全用药、提高防治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应用逐日查蛹羽化进度法对荔枝蛀蒂虫(Conopomorpha sinensis Bradley)的发生期进行了预测预报,并分别评价了根据预测预报施药防治荔枝蛀蒂虫和非测报常规用药防治荔枝蛀蒂虫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预测预报,在荔枝蛀蒂虫成虫产卵高峰期施用浓度为6mL·L-1与3mL·L-1的0.3%印楝素乳油,可有效防治荔枝蛀蒂虫的为害,保果效果分别为95.75%和93.33%;喷施1.5mL·L-1与0.75mL·L-1的0.3%印楝素乳油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保果效果分别为87.88%和70.30%。在常规施药区中,施用20%氯虫苯甲酰胺0.5mL·L-1、10%高效氯氟氰菊酯1.0mL·L-1、0.3%印楝素1.0mL·L-1的保果效果分别为100%、91.69%和47.46%。可见,根据预测预报的结果,应用印楝防治荔枝蛀蒂虫效果远远高于无预测常规施用印楝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是新一代高效杀菌剂,为在玉米上安全使用该药剂,于2009年进行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对玉米(甜玉米)营养生长期的安全性评价试验。试验结果表明,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3000倍、2000倍和1000倍在玉米营养生长期进行喷药处理,植株未见药害现象,玉米茎杆和嫩叶生长正常,而750倍、500和250倍喷药后,发现玉米个别嫩叶基部有轻微或轻度的药害现象,但数天后可缓解,不影响玉米中后期的正常生长及开花结果。试验结果可知,250g/L吡唑醚菌酯乳油防治玉米病害的使用浓度以1000~3000倍为宜。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广东青梅种植规模扩大和商品化生产深入,病虫害问题逐渐突出。通过对青梅果园病虫害的调查研究以及防治试验,初步掌握了广东省青梅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流行规律,并总结出有效的防治技术,为青梅种植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