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8篇
园艺   12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葡萄试管苗化学诱变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了秋水仙素加DMSO对赤霞珠、无核白等6个品种的葡萄试管苗进行不同方法,浓度和时间处理后的诱变效果。结果表明,经秋水仙素加DMSO处理后,所有品种都发生不同程度的形态变异,如叶序紊乱,茎间缩短,叶脉二叉,叶面皱缩,叶面呈披针形等变异,这些变异与染色体变异并非一致。且在第二代后基本消失。经过处理后生根能力大大降低,而成活率随处理浓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减少。在处理效果方面,以欧洲种效果较好,而不同品种之间差别较大,品种间以赤霞珠和无核白的效果较好,Canadice,Interlake次之,白香蕉和s9110较差。器官处理上以主芽比侧芽效果好。处理方法上,以浸泡法较好。浸泡浓度和时间上,各品种有各自的最适浓度。处理当代获得的几乎都为嵌合体,嵌合体面积因不同品种,不同浓度和时间的处理而异。经快速继代转接能得到四倍体细胞不断增多的嵌合体。  相似文献   
2.
无核葡萄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总结了国内外无核葡萄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内容包括无核葡萄的常规杂交育种,胚、胚珠培养,无核葡萄的有籽处理技术,多倍体无核葡萄育种,转基因技术等,并对今后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3.
富士苹果栽培技术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七十年代初本校及大沙河果园等单位首先引入富士,经8年的系统观察、比较证明,富士在黄河故道地区生长结果及适应性良好,其综合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国光。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优良品种的生产潜力,1980~1982年又做了若干栽培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整理如下: 材料和方法 试验在丰县大沙河果园夹河分场进行。供试验材料分两部分:一是品种园里的16株富士,砧木为甜茶即湖北海棠,1974年春定植,株行距4×6米;二是砧木组合园中的富士,有富士/M_4/甜茶、富士/M_7/甜茶、富士/M_7、苗士/M_9/甜茶、富士/MM_(106)/甜茶、富士/甜茶,除富士/甜茶组合为15株外,其余各组合均为14株,1977年定植,株行距2×4米。  相似文献   
4.
对苹果南移问题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苹果南移”问题,长期来存在着不同看法和争议。有的认为苹果作为经济栽培不能过长江;有的则认为江南发展苹果大有可为;有的认为江南可因地、因品种制宜地适当发展。如何客观地看待苹果南移问题,将有助于江南苹果生产的正确发展。本着“百家争鸣”的精神,我们热烈希望广大果树工作者能对这一问题展开充分讨论,根据自己的实践摸索、调查了解或体会认识踊跃投稿,以求对苹果南移问题有较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我省曾有几次葡萄大发展时期,但因高温多湿的气候条件,绝大部分品质优良的欧亚种葡萄都不适应,表现不抗病、产量低、品质差。由于品种选择不当和栽培措施未跟上,使葡萄生产出现了几起几落。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葡萄生产又出现了发展的趋势。近年来,苏南及南京地区葡萄栽培面积逐年扩大,仅南京市近二年新栽葡萄就达2000余亩。主要的品种为巨峰和白香蕉,巨峰栽培面积已占葡萄总面积的50%以上。巨峰为欧美杂种,果粒大而诱人,对高温多湿较能适应,缺点是果刷较短,运输途中易脱粒。但从生产角度来看,品种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6.
<正> 江苏是苹果的新区,1958年在利用故道沙荒发展果树的号召下,才大面积的种植苹果;并逐渐向本省南部地区扩展.当时先后引进40余个品种,但目前生产上表现好的仅金冠、元帅、祝光等少数几个,特别缺乏优良的早熟及晚熟品种.因而从产销需要出发,1972年以来又一次开展苹果新品种引种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引入本省的新品种及单系70-80个,并自1974年开始相继开花结果.引种试验园设在苏北、苏南几个不同生  相似文献   
7.
陶建敏  章镇  高志红  徐喜楼  盛炳成  郑焕 《园艺学报》2012,39(10):2082-2084
 ‘钟山红’葡萄是从‘魏可’实生系中选育而成的晚熟新品种。树势强旺,成花容易,晚果丰产,果实挂树时间长,耐贮运,抗病性中等,适应性强。果穗圆锥形,平均单穗质量600 g,果粒为长椭圆形,平均单粒质量9.53 g,果皮紫黑色,果肉致密硬脆,味甜爽口,风味独特,品质上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22% ~ 23%,最高达25%,酸含量0.44% ~ 0.65%,果实完全成熟期在9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8.
氮、磷、钾对银杏叶黄酮含量与营养生长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正交试验,利用营养液盆栽法研究了N,P,K3种大量元素对银杏叶黄酮含量和营养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处理间叶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3种元素对黄酮含量效应大小依次为N,K,P。营养液中N,K,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21,0.18,0.7g/L对提高叶黄酮含量的效果最优。银杏新梢的增粗生长,3种元素不同配比间存在极显著差异;N,P对新梢粗生长的主效明显,营养液中N和P的质量浓度以0.28g/L和0.12g/L对新梢粗生长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9.
葡萄组织培养的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10.
通过总结葡萄组织培养近二十年来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今后的重点研究领域。早期的微型繁殖和体外病毒脱除(结合热处理)技术已广泛应用于优良品种的快速繁殖,并开始在种质资源的检索保存中发挥作用。胚培养技术已应用于无核品种培育及亚属间杂种的获得。无性植株再生的品种范围近年来有所扩大,再生的频率也大大提高。从花药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至今仅见一例。成功的花粉小孢子细胞分离和培养技术将大大提高单倍体愈伤组织(和单倍体植株)的频率。同源四倍体可以采用体外秋水仙素加倍染色体的方法获得,但这种同源四倍体预料会有目前生产上一般同源四倍体的问题。原生质体培养仍然处于愈伤组织阶段,因此体细胞融合植株尚不能获得。由于缺乏从单细胞再生植株的体系,体外选择和体外诱变目前主要采用低效率的幼枝或幼苗培养的方法。进一步的研究应集中于:从愈伤组织获得高频率的无性植株;单细胞和原生质培养;单倍体及三倍体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