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园艺   5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徐桂成 《长江蔬菜》2010,(15):18-18
番茄线虫严重阻碍了歙县地区春季大棚番茄的生产,一些老蔬菜基地番茄种植时间长,又受土地面积和其他条件的制约,无法很好地实现轮作,加之在育苗、移栽、耕作及管理等生产活动中的疏忽,番茄线虫不断蔓延,造成春季大棚番茄大幅减产、减收。而化学农药防治线虫效果不明显,为此我们引进了高抗线虫的番茄砧木进行嫁接栽培,表现很好,植株死亡率在3‰左右;到了番茄生长中期,未嫁接地块植株逐渐衰亡而嫁接番茄依然长势健旺,既大幅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又达到了增产、增收的日的。  相似文献   
2.
徐桂成 《长江蔬菜》2011,(23):17-18
经多年的生产实践、摸索与创新,歙县农民建立了适合当地春季气候特点的黄瓜栽培模式——双层大棚+小拱棚+地膜。在该模式下,667 m2黄瓜产量达5000~7000 kg,效益达1.3万元以上,且黄瓜品质好。  相似文献   
3.
黄山市冬季气温较低,成株莴笋露地无法安全越冬,且黄山地区春节期间蔬菜品种单调、需求量大、价格高。为此,探索了冬莴笋大棚双膜覆盖栽培模式。该模式关键在于选择耐低温、抗性强的品种;同时在寒冷的冬季做好防冻措施,如气温达0℃之前盖膜,气温达-2℃时盖内膜,气温达-6℃时加盖3层薄膜。  相似文献   
4.
徐桂成 《长江蔬菜》2001,(12):44-44
高山蔬菜作为一种低投入高收入的种植模式,在我县山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山区农民致富起着重要作用。我县发展高山蔬菜已有多年,其中成功者有之,但总体情况欠佳。笔者从事发展高山蔬菜已6年,对此发表一些浅见。1总体效益不佳的原因①种植规模较小单个地区(以高山为中心的周边范围)种植面积偏小,实际面积在2hm2(30亩)以上者为数不多。面积偏小,总产量也就上不去,给销售带来一些困难。②种植地分布零乱种植地分布过于零乱,不利于集中管理,用工多,成本增加。③广种薄收重种植轻管理现象突出,产量与质量…  相似文献   
5.
徐桂成 《长江蔬菜》2023,(19):10-12
导读:黄山市地处安徽省南端,四季分明,1月是全年最冷的时期,早春蔬菜品种单调、需求量大、价格高,经过多年的不断改进完善,探索出一套适合本地区的早春大白黄瓜嫁接加四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可使大白黄瓜安全越冬,并提早1个月上市,既丰富了早春蔬菜供应品种,又增加了农户的收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