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8篇
农学   1篇
园艺   4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三倍体毛白杨组培快繁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三倍体毛白杨茎段及顶端分生组织进行离体培养 ,获得再生植株 ,试管生根率95% ,试管外扦插生根率 90 % ,移栽成活率 95%  相似文献   
2.
在13年生银杏树上进行中千环割、主枝环剥试验,中千不环割而主枝环剥处理,果丛枝平均结果3.25个;中干环割而主枝不环剥处理,果丛枝平均结果2.05个;中千环割与主枝环剥同时处理,果丛枝平均结果达到4.64个,效果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3.
名菊一般都在秋季开花。若要春夏赏花,传统上多采用以短日照调控花期的做法,不过此法成本高,不易操作。笔者从1996年开始研究菊花反季节栽培  相似文献   
4.
平度市利用组培冬枣苗已建园 1 0 80hm2 ,其中已进入盛果期的枣园 2 4 0hm2 。从 1 996年开始 ,在长乐镇强家村、大孙家村等 3个村的 333hm2 枣园中进行早期丰产技术试验。试验表明 :组培冬枣具有果实个大、均匀一致、甜度高、早期丰产等优点。枣树当年定植 ,第 2年见果 ,第 3年 6 6 7m2 平均产 330kg ,第 4年 6 6 7m2 产 1 1 5 0kg、最高产量达到 1 76 0kg ,平均收入 874 0元、最高收入 1 340 0元。1 建园长乐镇强家村枣树试验园建于 1 996年 ,面积 1 0hm2 ,定植时平均苗高 80cm以上 ,株行距 2m× 3m。整地方法采用带状整地 ,深 80cm ,宽 …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林业大学田砚亭教授的指导下,与其多名学生合作,对苹果枣、赞皇大枣等枣树进行了组培快繁,并成功地应用于生产。对枣树的接种外植体、启动培养、继代培养、生根、炼苗、扦插繁殖、苗木移栽、丰产栽培等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林分结构是森林培育和森林经理的主要内容,是生态系统功能发挥的基础。黑松林分是山东半岛主要的森林类型,但目前关于其林分结构尚缺少系统研究。以青岛崂山黑松林分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0个面积为800~1 000 m~2的样地进行每木检尺与计测,系统地研究了黑松林分的直径结构、树高结构和树冠竞争因子(CCF)。结果表明:1)崂山黑松林分直径结构基本呈正态分布,但有不同程度的左偏和右偏现象;2)崂山黑松林分的树高结构呈现正态分布,同时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左偏和右偏现象;3)树冠竞争因子表明林分树冠未完全郁闭。  相似文献   
7.
享有“东有大泽山,西有吐鲁番”美誉的山东省平度市大泽山葡萄,露天栽培历史悠久、规模巨大。近几年来,大泽山葡萄温室栽培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发展迅猛,效益显著。通过几年来的栽培技术研究,目前已摸索出一套成功的栽培管理技术。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1因素1·1品种因素目前许多地区仍利用五月火、早美光等酸味重、口感差的第一代原始油桃品种,影响了油桃的品质和效益,应改用优良的替代品种。1·2施肥因素施肥的种类、时期、方法不当,片面地多施氮肥而忽视了磷、钾肥和有机肥的施用,同时未能充分地应用根外追肥技术。1·3果实  相似文献   
9.
苹果枣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MS为基本培养基 ,取苹果枣萌蘖苗茎段作外植体进行离体快繁研究 ,优选确定了其最佳分化、生根培养基的激素组成及各激素的比例关系 ,并且成功地进行了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繁殖系数达 6 2左右 ,生根率达 91 6 % ,移栽成活率达 98%  相似文献   
10.
日本栗与中国栗、美洲栗、欧洲栗同属壳斗科栗属 ,是世界主要的经济栽培栗种。其中日本栗以其坚果大、结果早、丰产和适宜深加工而闻名于世。现将其优良品种及栽培管理技术介绍如下。1 主要品种1.1 国见 日本农林省园艺试验场 1981年用丹泽和石槌杂交育成。树势旺盛 ,树姿开张 ,树冠较小 ,早期丰产。坚果圆三角形 ,单果重 2 0~ 2 5g,皮褐色 ,茸毛少 ,有光泽 ,果座小。果肉淡黄色 ,粉质 ,品质中等。果实 9月2 0~ 2 5日成熟。抗栗瘿蜂。适宜集约栽培。1.2 丹泽 日本农林省园艺部 1959年用乙宗和大正早生杂交育成。树势强旺 ,树姿开张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