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林业   1篇
农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园艺   1篇
  200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农晚粳型杂交稻无性系是短日性强的感光性早熟晚粳或迟熟中粳,而不是短日性弱的感温性杂交稻。连续15天长日条件就可使短日诱导效应完全彻底解除。 在该稻茬上业已分化的顶端分生组织,在越冬冷床中抽穗。我们在来年春季利用它们产生更多的分蘖作为繁殖材料,而不用它们形成产量。所以该无性系不同于再生稻。 稻茬上,冬季或冬后所产生的顶端原始分生组织,其光周期发育能被来年夏季的长日条件所解除,并且必须在来年夏末初秋重新诱导。所以,二年生或多年生无性系,它们的抽穗期在长江下游各县都非常整齐。  相似文献   
2.
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的变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水稻叶片定长后叶绿素含量变化可分为缓降期和速降期。在缓降期中,叶片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输出速率,以及较低的呼吸速率,缓降期越长,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时间越长;在速降期中,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光合产物的输出速率下降,呼吸速率上升。缓降期可用来代表叶片一生中的光合速率高值持续期,速降期可代表衰老期。本文还讨论了与叶片光合特性有关的其它生理特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小麦抗冻性的季节变化以及温度对脱锻炼的效应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对南京地区小麦在自然条件下抗冻性的季节变化,以及在人工条件下温度对小麦脱锻炼的效应进行了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南京地区,小麦接受锻炼,提高抗冻性的过程是很短暂的。在整个越冬阶段主要处于抗冻性的保持期。在这个时期,短期升温会使小麦抗冻性减弱,并且越到后期,这种效应越明显。乍暖还寒的短期温暖天气引起脱锻炼是造成本地区小麦冻害的主要危险。人工脱锻炼试验表明,脱锻炼在10℃以上于3—4天内即可完成。 在应用电导法测定小麦抗冻性时,本文对电解质透出率曲线配以logistic方程,并利用求拐点温度法来估计组织的半致死温度,并对该计算方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晚粳茎蘖的顶芽与侧芽在幼穗分化以前,其短日诱导效应可以被一定的长日所完全解除。因此,晚粳无性系的生长点每年需要重新进行光周期发育。  相似文献   
5.
6.
作者用测定水稻临界日长的新方法,测定了晚粳稻武农早的临界日长,并用“有效夜长”分析了晚粳稻的发育季节。观察到晚粳稻武农早在南京地区有两个发育季节和一个发育解除季节。对晚粳稻品种临界日长特性的形成和不同播种期下抽穗期的变化等问题,也提出了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西双版纳农业发展现状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西双版纳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就是现代生态农业,进而探讨了建设西双版纳生态农业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当前水稻生产上良种退化比较严重,一个优良品种推广应用以后,往往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出现种性退化现象。有的虽经提纯复壮,效果也往往不及预期的那样好。究其原因,一方面现行复壮繁育体系程序复杂,技术性强,难于掌握;另一方面也和现行体系自身的弊端有密切的关系。引起种性退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生物学混杂(包括由于机械混杂所加  相似文献   
9.
本文仅用一种抗体的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同时测定柑桔粗提液中的游离和结合脱落酸(Free—ABA and Conjugate—ABA)。柑桔在抗寒锻炼和脱锻炼过程中,F-ABA和C-ABA有规律的变化与抗寒性的提高和丧失具有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14)CO_2饲喂植物叶片后,以CaSO_4(Dy)-TEFLON热释光片,贴于饲喂叶片上检测0.5至1小时,用圆产FJ-377热释光剂量仪(北京核仪器厂)读取TL值(热释光读数值),说明热释光片对~(14)C释放的β能量具有一定响应性。使用FJ-377热释光剂量仪时,热释光片以φ5.5×0.4mm的检测效果优于φ8.0×0.5mm。热释光剂量测定法(TLD)的检测与液闪法测定比较,两者结果一致,TL值与dpm/cm_2呈极显著相关(r=0.94,P<0.01)。取大豆、葡萄为材料,经多次连续检测TL值,观察TL值下降(或递增)百分率以估计~(14)C同化物的输出与输入情况。实践证明,应用TLD较液闪法简便、快速,适于在田间活体植株上多点测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