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20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原生质体复壮平菇菌种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菌菌种退化是关系当前食用菌产量进一步提高的关键因素。研究克服菌种退化的有效技术是食用菌良种繁育工作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菌种退化的特征。表现为与原始的出发菌种对比,具有明显发菌慢、出菇迟、产量下降、品质变差、抗逆性降低,它不是当年制种、栽培不当引起,而是呈持续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平菇高邮321,是笔者于1996年初选育成功的一个广温型菌株,于1996、1997两年大面积栽培和试推广,总投料750000kg,生料袋栽成功率达100%.菌丝抗杂力特强,粗壮浓白,基内菌丝较丰富,适应广谱原料多种方式栽培,该品种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优良品质.现将该菌株的特性介绍给菇农.1 菇体特征菇体浅灰白色,复瓦状簇生,菇盖呈半圆形,边缘光滑不开裂,菇盖中心厚1.5~2.5cm,菇肉白色,柄长2cm左右,韧性较好,长途运输不易破损,成熟的子实  相似文献   
3.
平菇P86菌株属中高温型品种,是本所近两年来从全国23个中高温品种中经多次试验和系统化栽培评比获得,具有性状稳定,抗杂力特强,发菌速度快,耐高温,抗干旱,出菇早,栽培周期短,菇盖大、厚等特点,菇体韧性极好,弥补了常规品种夏季菇盖薄而脆的缺点,是春夏和早秋栽培的一个优良菌株。 1 菇体形态特征 P86菌株菌丝生长粗壮浓白,爬壁力强,生长速度快,母种接种5~6天菌丝即满管,夏季生料袋栽播种至出菇只需15天,转潮3~5天,栽培周期170天左右结束。菇体灰白色,阳畦栽培菇盖圆形,袋栽丛生侧向覆瓦状层迭式密集生长,菇盖直径8~20cm,菇盖边缘光滑,柄长1~2cm,丛重4kg左右,成熟时孢子释放量少,孢子印白色。 2 生物特性 2.1 营养:菌丝体分解吸收木质素、纤维素能力较强,可分解利用棉籽壳、木屑、玉米芯、作物秸杆等培养料的有效成份,氮源可适当添加麸皮、米糠、玉米粉等农付产品。  相似文献   
4.
平菇高邮208菌株是笔者经三年时间选育成功的一个高产优质菌株,于1997年试种和1998年在我省大面积栽培表明,该菌株具有适应性广,抗霉能力强,发菌速度快,生料栽培成功率均达100%,播种16~18d(天)菌丝即可满袋,秋冬季节大量出菇,菇体韧性好,...  相似文献   
5.
朱宏发 《食用菌》1995,17(2):17-17
近年来,我所对引进和自育的一些平菇菌株进行了品比试验,从中筛选出了一批优良品种,本文重点介绍五个高产优质菌株的特性和栽培要点 一、菌株的特征特性 (一)广温7号 是从引进品种中筛选获得的广温型菌株。菌丝生长温度3~35℃,最适20~25℃;子实体形成温度2~32℃,最适8~25℃。菇体在气温15℃以上白色,15℃以下灰白色。丛生,丛直径30cm左右,丛重2~3kg,菇盖直径10~18cm。最大特点是抗霉力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平菇栽培原料的新资源,我所于1994年进行了用棉铃壳栽平菇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培养料配方 收集采摘棉花后的棉铃壳,晒干后经粉碎机粉碎呈颗状备用。试验设三个配方:①棉铃壳100kg。②棉铃壳、棉子壳各50kg。③棉子壳100kg。各配方均加石灰粉3kg,石膏、磷肥各2kg,草木灰5kg,多菌灵200g,水125~130kg。用25×50cm的塑料袋装料进行生料栽培,各装70袋,于8月15日播种(层播法,3层料2层菌种),菌种为本所的平优1号,播种量15%。  相似文献   
7.
8.
9.
林开武  朱宏发 《食用菌》2000,22(3):14-15
近年来,我国食用菌发展迅速,尤其是平菇栽培面积最大,目前平菇菌株较多,很多栽培者由于选购菌株后季节安排不当,不能发挥菌株的最佳优势,往往出现菌丝满袋长时间不出菇或只能采收2~3潮菇,严重影响总产和栽培者的经济效益。一个优良菌株有它一定的季节适应范围,只有安排在菌株的适应季节范围内才能达到高产优质。根据近年来各地的栽培实践,笔者就一年四季选用的最佳菌株作一介绍,以供菌种推广单位和栽培者正确引购菌种。1春季栽培春季气候变化较大,3~5月经常出现短暂的高温天气,随着自然气温回升,空气相对湿度偏低,气候…  相似文献   
10.
木耳71菌株是笔者筛选出来的一个优良粗木耳菌株,自《食用菌》94年第1期介绍了它的特性后,有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栽培技术,现再报道如下: (一)安排好栽培季节 71木耳属中高温型品种,要根据当地全年气温适宜的季节进行栽培。以气温28℃左右时栽培出耳较为理想,栽培周期短,出耳期30天左右即可结束,耳质柔软无毛。低温20℃左右栽培出耳期长,要45~60天出耳才能结束,且绒毛不能脱落,耳质厚硬,会降低质量。一般安排.1~2月扩制母种,2~3月制原种,4、5月生产栽培袋,6~8月出耳管理。 (二)合理配制栽培料 该品种适应多种代料栽培,也可用段木栽培,栽培者可因地制宜选用栽培主料,并添加适量辅料和微量元素。这里介绍几个配方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