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园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1.
为了明确从湖北省丹江口市核桃病幼果上分离到的一株核桃细菌性疫病菌DW3F3的基本形态、生理生化特性、致病性相关特征以及与寄主内生菌的互作关系,对该病原菌进行了显微观察、生物膜形成测定,不同培养基上多糖和色素含量测定,18项生理生化指标测定,通过毛细管法和滴落法观察其趋化作用,并测试其与寄主内生菌的竞争能力。结果表明,病原菌DW3F3为杆状,极生鞭毛,有运动性,能形成生物膜。DW3F3在YPGAI、King's B和NA培养基上生长较好,而在NYG、PDA和LB培养基上产生多糖和色素较多。DW3F3有较强的耐盐性,致死温度达60℃,对纤维素和淀粉都有较强的分解能力,对HCl、NaCl和寄主叶片表现出一定的趋性。在与核桃叶部内生菌的共培养中,DW3F3表现出一定竞争优势。DW3F3有树生黄单胞菌核桃致病变种(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Xaj)的基本特征及致病相关特性,这些特征可能与其致病性强及病害难以控制有关。  相似文献   
2.
核桃细菌性疫病(Xanthomonas arboricola pv.juglandis)是世界范围内核桃产区最主要的细菌病害,对其病原菌16S-rDNA的序列进行分析,为阐明其遗传多样性提供参考。本研究从湖北省保康县和丹江口市多个核桃园采集病样,对不同核桃病组织样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7个病原菌类似菌株,对部分菌株进行了接种和分子鉴定。用通用引物27F和1492R对其中有代表性的22株进行16S-rDNA的PCR扩增和测序。用软件MEGA7.0对所有测序结果进行遗传发育树分析,菌株之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244。用3种限制性内切酶MspI、AfeI和HinfI对16S-rDNA的PCR产物进行酶切,酶切结果用软件NTSYSpc2.1进行聚类分析。所有菌株之间相似系数大于52%,在76%的相似水平,可以将22个菌株划分为6个类群。用软件ApE对所有序列进行同样的3个酶切,RFLP分析结果与试验酶切结果相似。不同方法构建的聚类和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湖北省不同地理来源和病组织的菌株存在一定的遗传多态性。  相似文献   
3.
从白睡莲黑斑病叶上分离获得1株真菌SL-1512,对其完成致病性测定,依据病原菌形态特征结合rDNA-ITS序列分析,将其鉴定为草茎点霉(Phoma herbarum);为明确该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和最佳的室内抑菌药剂,对不同条件下病原菌菌丝的生长情况展开分析和进行室内药剂平板筛选。结果表明,马铃薯葡萄糖培养基(PDA)和马铃薯蔗糖培养基(PSA)均适合该菌株的生长,碳源和氮源以葡萄糖和蛋白胨较适宜,生长适温为28℃,致死温度为55℃,在pH值4~10条件下均生长良好,其最适p H值为5~7,通气及光照对草茎点霉菌丝生长均无显著性影响;在供试的3种药剂中,代森锰锌抑菌效果最好,在质量浓度1 000 mg/L时相对抑菌率为97.1%,EC50为1.2 mg/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