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林业   1篇
农学   7篇
  1篇
综合类   7篇
园艺   32篇
植物保护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利用PCR技术同时鉴定番茄抗根结线虫和抗斑萎病毒基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利用同一PCR反应体系,对分别与番茄抗根结线虫的 基因和抗斑萎病毒(1w V)的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标记进行了同时扩增筛选,扩增的特异性片段与单引物扩增片段完全吻合,其中与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1标记为共显性标记,抗感试材均产生750 bp的特异片段,纯合和杂合抗病基因型试材存在 I酶切位点,酶切后分别产生了570 bp、160 bp和750 bp、570 bp、160 bp的不同特异性片段,而感病基因型试材无 I酶切位点;与Sw一5基因紧密连锁的SCAR2标记为显性标记,只有抗病试材扩增出400 bD的特异性片段。经反复验证,结果稳定准确可靠,可用于在同一PCR反应体系中对两个抗病基因进行同时筛选鉴定。  相似文献   
2.
激活标签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基因功能有价值的补充方法。该文综述了激活标签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番茄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李涛  刘磊  郑峥  杜永臣  李君明 《园艺学报》2015,42(6):1077-1084
目前已明确番茄抗晚疫病R基因表现明显的株龄相关抗性(Age-related Resistance,ARR),但抗晚疫病QTL的抗性规律尚不明确。以携带抗晚疫病基因Ph-3的栽培种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CLN2037B’和野生种醋栗番茄(S.pimpinellifolium)‘L3708’以及易感病材料栽培种番茄(S.lycopersicum)‘LA2818’为对照,对含有抗晚疫病QTL的多毛番茄(S.habrochaites)‘LA2099’、‘LA1033’和‘LA1777’是否也存在株龄相关抗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携带抗晚疫病QTL的3个材料的6叶期和9叶期植株病情级数均比3叶期明显降低,表明QTL抗性与株龄相关。利用乙烯、水杨酸和茉莉酸素合成或缺失的突变体和病毒诱导基因沉默(Virus 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技术,初步明确了乙烯和水杨酸参与6叶期Ph-3基因介导的对晚疫病的抗性,而茉莉酸不参与。  相似文献   
4.
番茄耐旱和耐盐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番茄耐旱和耐盐遗传改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番茄耐旱和耐盐的野生资源及其遗传进化,基于基因组的QTL挖掘,QTL的遗传与累加效应,以及利用基因工程转入包括离子运输和区室化、渗透调节、活性氧清除、转录因子、胁迫蛋白等在内的外源基因,提高番茄的耐旱和耐盐性。就目前番茄耐旱和耐盐遗传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的应对策略,包括番茄耐旱和耐盐表型鉴定、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基因工程、基因的协同调控、小RNA、表观遗传学等,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5.
转基因技术有助于番茄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改良,其中转基因后代的筛选是一个非常重要但工作量大的环节。本研究基于番茄油体蛋白基因家族序列分析和番茄基因表达数据库SGN-TEA搜索结果,克隆了一个种子特异且高水平表达的油体蛋白基因SlOLE1(Solyc06g034040)。利用无缝克隆的方法将红色荧光蛋白基因TagRFP的编码区序列插入到SlOLE1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前,形成一个嵌合基因SlOLE1-TagRFP。将嵌合基因插入到pBI121双元载体,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SlOLE1-TagRFP,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转化番茄品种‘Money Maker’,T0代植株的自交种子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出明亮红色荧光或无荧光。PCR分子标记进一步验证发现,红色荧光种子萌发的幼苗均存在TagRFP序列,表明在种子阶段检测红色荧光筛选转基因番茄后代的准确率为100%。由此,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利用SlOLE1-TagRFP嵌合基因,可以通过种子红色荧光可视化分析,简单快速、低成本地鉴定转基因番茄后代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盐敏感的栽培种番茄(Solanum lycopersicum)M82与耐盐的野生种潘那利番茄(Solanum pennellii)LA716构建的渐渗系群体,对苗期耐盐QTLs进行定位,并初步分析QTL遗传效应和互作效应。【方法】将4片真叶幼苗移栽到1/2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中,按一定浓度逐日增加盐,至终盐浓度700mmol·L-1NaCl+70mmol·L-1CaCl2后,按照0—10级调查耐盐级数,并利用Dunnett测验进行方差分析。【结果】定位了分布在2、6、7、8、10等5条染色体上的7个影响番茄苗期耐盐性的QTLs(Stq2a、Stq2b、Stq6a、Stq7a、Stq7b、Stq8和Stq10),这些QTLs均来自耐盐野生种S.pennellii LA716。在盐胁迫条件下,它们较M82的成活百分率提高18.9%—83.8%,包含在IL6-4与IL6-3的1个QTL(Stq6b)有待于进一步试验验证。QTL遗传效应分析初步表明,除Stq6b外,其余QTL均表现明显的显性效应。QTL互作呈现典型的小于加性的效应,但来自第7条染色体上的2个QTL互作却表现消减效应。【结论】首次定位了来自野生番茄LA716分布在5条染色体上7个耐盐位点,QTL呈现明显的显性效应,互作呈现小于加性效应,为进一步精细定位、克隆及番茄耐盐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本文利用CAPS和SSR两种分子标记技术,对野生种多毛和醋栗番茄与栽培种番茄的DNA指纹图谱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0对CAPS和10对SSR引物中,分别有19对和7对引物产生清晰明显且稳定的多态性条带。利用两种标记共获得了98个标记位点,分析表明SSR标记的检测效率高于CAPS标记。相对于栽培种而言,多毛番茄有16.3%的特异信息,醋栗番茄有10%的特异信息。该些标记为番茄遗传图谱的构建、重要基因的标记及遗传育种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证明控制番茄种皮表现为海绵状的基因ss 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并与幼苗绿茎基因ah 连锁,位于第9 条染色体上, 使种皮表现为灰白色。来自95148 ×红100 的F2 代分离群体的种子, 含有ah 基因的无花青素单株个体较有花青素个体普遍表现为前期(39 或51 h) 发芽率较高, 而第10 天的平均总发芽率却呈现下降趋势; 不同单株个体间差异较大, 总发芽率变化幅度为54 %~100 % , 表明虽然ah 基因可促进番茄种子的前期发芽, 但还受种子基因型, 尤其是胚或胚乳基因型的影响。番茄种子种皮褐色色素的积累和ah、aw 、aa 等基因无关。种皮颜色和茸毛等性状可以作为明显的形态标记, 直接用于后代个体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激活标签法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基因功能有价值的补充方法.该文综述了激活标签法的研究进展及其在番茄功能基因组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CAPS标记创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基因序列设计3对特异扩增引物,以近等基因系和本组的多重PCR检测材料为试材,扩增Cf-9基因1~2867 bp之间的单拷贝片段,3对引物分别扩增出560 bp,1 000 bp,1 080 bp的特异片段。分别用限制性内切酶TaqⅠ,HindⅢ,HinfⅠ,EcorⅠ酶切,限制性内切酶TaqⅠ酶切特异引物SCAR1扩增的560特异片段具有酶切多态性,抗病品种酶切出450 bp,330 bp,290 bp的特异片段,感病品种酶切出450 bp,290 bp的特异片段。初步建成番茄叶霉病高抗基因Cf-9的CAPS标记,经近等基因系及其杂交种检验,结果稳定可靠,可用于番茄Cf-9抗病基因辅助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