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9篇
园艺   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为新型、高效、广谱和安全活性物质的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探索不同组合的植物内生菌次生代谢产物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文章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的方法,分析植物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S1R25D25处理下,大豆的主要产量性状最好,关联度为0.9765,其次为S0.5处理,关联度为0.8310,在S1R25D25处理下,大豆产量性状中百粒重最好,比CK高28.6%。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汤普森多毛菌的分离提纯方法,研究了其生物学特性,对枸杞瘿螨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汤普森多毛菌在温度为30℃,相对湿度为40%~50%条件下生长速度快,在湿度一定时,最适生长温度为28℃,对枸杞瘿螨的致死率随接种时间的延长以及相对湿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3.
李学龙  杨镇  王娜  龚娜  马晓颖  杨涛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57-6158,6161
[目的]优化北高丛蓝莓内生真菌的液体发酵条件.[方法]以一株分离自北高丛蓝莓的内生真菌菌丝提取物为研究对象,对液体培养条件进行优化.选择一种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培养基:玉米粉90 g/L,豆粕5 g/L,KH2PO41 g/L,MgSO4 0.6 g/L,维生素B1 10mg/L,以菌丝体得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培养温度、培养基pH、摇床转速、接种量,以确定最适培养条件.[结果]在培养温度25℃,摇床转速160 r/min,pH值7.0,接种量5%时,菌丝体生长量达到最大.[结论]初步得到该菌的生长动力学参数,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微生物转化秸秆饲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秸秆作为农作物的主要副产品,是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资源,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将秸秆转化为动物 可利用的饲料,对于解决人畜争粮具有重大意义,首先分析了秸秆的结构特点及其作为饲料的限制因素,然后详细 论述了可用于秸秆处理的微生物的种类及其作用,重点介绍了微生物菌种的选择,比较了不同发酵工艺的特点,最 后,分析了目前微生物处理秸秆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向,以期为深入开发秸秆饲料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通过液体培养及吸附试验,研究了Cd~(2+)胁迫下蜡样芽胞杆菌生长及其胞外聚合物(EPS)的产生规律、产量和组成,以及菌体和EPS对Cd~(2+)的吸附作用。结果表明,蜡样芽胞杆菌在不同Cd~(2+)浓度胁迫下均可生长,随着Cd~(2+)浓度的增加,各生长时期均有所延后,EPS的生成量与菌体生长曲线具有一定耦合关系,EPS最大生成量为1.707 g/L,多糖与蛋白质含量之和占EPS干质量的68%~87%。对Cd~(2+)的吸附能力大小顺序为细菌菌体-EPS复合物EPS细菌菌体(不含EPS)。透射电镜-X射线光散射能谱(SEM-EDX)分析结果显示,吸附Cd~(2+)后蜡样芽胞杆菌细胞形态及表面结构发生改变,细胞表面形成Cd~(2+)吸收峰,EPS吸附Cd~(2+)后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含有Cd~(2+)的颗粒状物质。  相似文献   
6.
用PEG-6000高渗溶液模拟干旱胁迫环境,比较了"易丰收"拌种与单纯PEG-6000高渗溶液处理后,玉米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随着干旱胁迫时间的持续,使用"易丰收"拌种处理的玉米植株,与单纯PEG-6000高渗溶液处理相比,玉米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增加28%,相对电导率降低45%,可溶性糖含量增加11%,丙二醛含量降低23%,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16%,说明"易丰收"能提高玉米植株的抗旱性。  相似文献   
7.
木质素合成酶基因F5H的克隆及其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RT-PCR从正在分化的2年生欧美杨107号茎的次生木质部提取mRNA,扩增出一基因片段,与pGM-T载体连接,重组质粒经EcoRI酶切、特异性引物扩增、测序鉴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长度为867bp,与EMBL核酸序列库中VanDoorsselaere等发表的白杨杂种F5H的cDNA序列(PAJ10324)相比,同源性高达99.19%,可以断定所扩增的DNA片段即为F5H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8.
在实验室条件下,以花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作物表观抗性病害逃避的盆栽试验。将能引起花生茎腐的病原真菌接种到花生栽培土壤中,研究不同光照条件对花生幼苗抵抗病原真菌侵染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适当地加强光照和延长光照时间能更早地使花生幼苗硬化,使花生幼苗体现表观抗性,从而逃避花生茎腐病原真菌对其的侵染。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朝鲜淫羊藿快繁体系提供依据,探讨朝鲜淫羊藿外植体消毒和芽诱导的影响因子,以朝鲜淫羊藿分蘖芽为外植体,按不同消毒时间(2、4、2+2、6 min)、不同基本培养基(MS、WPM、N6)、不同浓度的生长调节物质(6-BA、IBA、GA3),对芽的诱导与增殖条件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最好的消毒方法为75%乙醇消毒30 s,再用0.1%HgCl2消毒2+2 min,外植体存活率最高,达87.5%;芽诱导适宜的培养基为WPM+1.5 mg/L6-BA+0.5 mg/L IBA+0.5 mg/L GA3,诱导率为81.67%;芽增殖的适宜培养基为WPM+1.5 mg/L 6-BA+0.5 mg/LIBA.试验筛选出分蘖芽适宜的消毒方法及不定芽诱导、增殖的培养基,为建立朝鲜淫羊藿分蘖芽的组培快繁体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探究段木栽培模式及代料栽培模式对不同灵芝菌株主要农艺性状及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以确定灵芝子实体优质高效栽培模式。分别以段木及代料(木屑、麦麸、石膏)为栽培原料,比较两种不同栽培模式下,不同灵芝菌株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以及灵芝子实体单重、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采用药典及国标方法检测灵芝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蛋白质、16种氨基酸含量,比较不同栽培模式对灵芝子实体主要活性成分积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6个供试灵芝菌株在不同栽培模式下,菌丝平均生长速度、菌丝长势、菌丝长满菌袋时间、菌丝特征均存在一定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供试灵芝菌株子实体质量、菌柄长度、菌柄直径、菌盖直径、菌盖厚度、生物学效率等主要农艺性状差异较大,段木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117.15 g),生物学效率最高(7.54%),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2子实体质量最大(40.58 g),生物学效率最高(9.02%)。不同栽培模式下相同灵芝菌株子实体三萜及甾醇、多糖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代料栽培模式下灵芝菌株CZ27子实体中三萜及甾醇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